905年,吴王杨行密已装瞎三年,王后朱氏以为他是真瞎了,公然和侍卫调笑,宫女们低眉窃笑,杨行密端坐如枯木。 唐朝末年那会儿天下乱得跟一锅粥似的,黄巢造反把朝廷的根基都晃动了。 安徽庐州乡下有个叫杨行密的年轻人,膀大腰圆能扛几百斤粮食,跑起路来快得像阵风。 那年头老实种地活不下去,他心一横就投了军,指望着靠这把子力气挣口饭吃。 哪知道在军营里碰到个小心眼的顶头上司,成天找茬欺负他。 杨行密忍了又忍,那上司反倒觉得他好拿捏,欺负得更来劲。 有天杨行密瞅着四下无人,心一横就把这上司给宰了。 杀了人的杨行密没跑,反倒拎着上司的脑袋站在营门口喊:“这狗东西克扣军饷,欺负弟兄们,今天我替天行道!” 底下的兵愣了愣,突然就有人喊:“杨大哥说得对!” 乱世里的兵,早就受够了窝囊气。就这么着,一群散兵游勇跟着他反了,占了庐州,又打滁州,一路向南,硬生生在江淮地界拼出块地盘。唐昭宗见他势大,封他做了吴王,这就是五代十国里吴国的底子。 能在刀光剑影里拼出王位,杨行密绝不是傻大胆。他知道自己出身草莽,手下的人既有生死兄弟,也有各怀鬼胎的枭雄。就说他这王后朱氏,原是他早年在庐州娶的媳妇,跟着他吃过苦,可随着他地位越来越高,这女人的心也野了。 朱氏有个弟弟叫朱延寿,是杨行密手下的大将,手里握着兵权,眼瞅着姐夫当了吴王,心里早不舒坦。姐弟俩一合计,觉得杨行密要是“不行”了,这吴国的天下,说不定就能落到朱家手里。 杨行密早看在眼里。他打仗时受过伤,一只眼睛本就有些不便,索性就坡下驴,开始装瞎。 起初朱氏还半信半疑,故意把茶杯往他手边挪,看他会不会碰倒。杨行密就真的摸索着去够,好几次差点把茶碗打了。时间一长,朱氏信了,朱延寿也信了。 这三年里,杨行密的眼睛“瞎”着,心却亮得很。他听着朱氏和侍卫调笑时的浪语,听着宫女们藏不住的嗤笑,听着朱延寿在朝堂上越来越放肆的发言。每次朱氏故意在他面前和侍卫勾肩搭背,他都攥紧了藏在袖子里的拳头,指甲嵌进肉里,血腥味混着心里的火气,烧得他夜夜难眠。 他不是在忍,是在等。等一个能一网打尽的机会。 905年深秋,朱延寿打着“探望姐夫”的旗号,带着亲兵进了吴王府。他觉得这瞎眼的姐夫已成瓮中之鳖,进门就大咧咧地坐在主位旁边,话里话外都是逼宫的意思。 朱氏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得意的笑,看杨行密的眼神,就像看一块没用的朽木。 就在这时,一直低着头的杨行密突然抬起头,那只“瞎”了三年的眼睛里,寒光乍现。 “朱延寿,你看清楚,我瞎了吗?” 朱延寿愣了,还没反应过来,杨行密藏在袖中的短刀已经出鞘,快得像一道闪电,直插他的心口。 朱氏尖叫着要跑,早被埋伏在殿外的卫兵按住。那些曾经调笑过的侍卫,那些窃笑过的宫女,一个都没跑掉。 杨行密走到朱氏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我陪你演了三年戏,你倒是入戏很深。” 朱氏瘫在地上,涕泪横流,可说什么都晚了。 处理了朱家姐弟,杨行密在朝堂上摔了茶杯:“谁要是还想惦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朱延寿就是例子!” 满朝文武吓得腿肚子打转,再也没人敢有异心。 有人说杨行密太狠,对结发妻子都能下死手。可在那个今天称王、明天就可能掉脑袋的乱世,心慈手软的人活不过三天。他装瞎的三年,不是懦弱,是把刀藏在袖子里,等最该砍下去的时候,绝不犹豫。 后来杨行密又撑了几年,把吴国的地盘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后来南唐的繁荣打下了底子。临死前,他看着窗外的江淮大地,不知道会不会想起庐州乡下那个能扛几百斤粮食的年轻人,想起那个被他宰了的小心眼上司,想起那三年“瞎”着的日子。 乱世里的生存法则,从来都不是温良恭俭让。是该装孙子时能弯下腰,该亮剑时敢豁出命。 信息来源:参考《新五代史·吴世家》《十国春秋·吴太祖世家》相关记载
905年,吴王杨行密已装瞎三年,王后朱氏以为他是真瞎了,公然和侍卫调笑,宫女们低
勇敢小妹
2025-08-12 14:37: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