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去操心你的孩子,也不要操心年迈的父母,你的任何担忧都是徒劳,因为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三世因果,都有自己的因果轮回要走 什么是亲情?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有些“终极”,每个人都知道,但每个人给出的答案也不一样。 佛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世因果”; 这听起来就更“终极”,却体现出了古人对命运的思考。 也许你根本就不用太操心自己的孩子和父母,放心地让他们有自己的路,去寻找并完成属于自己的“因果”。 操心孩子,大可不必 纪伯伦在《先知》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总有一些父母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当他们无业时担心他们的工作、当他们不婚时担心他们的婚姻、当他们丁克时担心他们的未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听起来是对为人父母的同情,实际上揭露的是父母永远操不完的心。 那种时时刻刻的焦虑,也只有身为父母才能体会到。 其实这种焦虑大可不必。 倘若父母完全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拼,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或许能给父母一份更满意的答卷。 就像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初中辍学,在郑州做过服务员、养过鹌鹑,还给人修过摩托车。 然而即便他工作如此卖力,仍然没能攒下可观的收入。 作为父母,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孩子经历这种生活。但实际上这是孩子对自己的锻炼,是他们成功之前必须经历的“耻辱”。 后来张红超发现老家随处可见的刨冰在郑州居然没有。 于是他回家找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他的奶奶。奶奶很支持他,把自己攒了一辈子的3000块钱给张红超做生意。 谁知道后来他就凭借刨冰开始发家,一步步就做到了蜜雪冰城。 当然,这条路并不好走,但好在家里人是支持他的,而不是在他奋斗的时候在他耳边不断地强调:“你不行!” 看出来了吗?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担忧、给他们的人生规划,反而成了他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张红超的父母逼他走他们给他规划的人生,也许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蜜雪冰城喝。 操心父母,有些多余 几乎所有的中年人都操心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老了,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这里不能去那里也不能去。其实有些多余。 父母老了之后和孩子一样,需要照顾,但也同样拒绝被“限制”。 当你拦不住父母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如果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他们的老年会变得彻底无忧无虑。 他们的强大和坚韧,或许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我要强调——操心父母,有些多余。 去年冬天我一朋友的爷爷生病住了院,家里人问医生:“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是不是得戒烟了?” 医生的回答有些反常识:“都这个岁数了还戒什么?他都抽了一辈子了,你给他戒了比杀了他还难受。到时候家里再吵架,犯不上的。” “如果真担心,让老人家控制一下就好。” 也许医生只是根据老人情况提出的针对性想法,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时间和生命是拦不住的,你操心父母再多,还扭得过时间吗? 你也不想老人家最后被管到完全没有快乐吧? 你更不想等你老了那天,你的孩子不让你出门、不让你开车、不让你抽点、喝点、吃点。 焦虑的担心=自私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你对别人的关怀不一定是别人需要的,你的关怀也不一定能获得他人的赞成和珍惜。 你不能下意识地觉得,我只要用真心就能换来真心。 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确实如此——由焦虑而引发的担心、操心其实就是“自私”。 你不管父母、孩子,你会焦虑;你怕他们吃亏,你会焦虑;你觉得自己的责任没完全尽到,你会焦虑。 这种焦虑需要缓解,所以“操心”就是唯一解。 相当于你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限制了他人的自由,剥夺了你最亲爱的人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你甚至剥夺了他们的一生。 “我是为了你好!”你总这么跟父母和孩子说,但他们真心不需要领你的情。 听到这也许你会问:“那合着我就什么不管呗?” 从理性上来说,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有自己的“因果报应”要还; 即便你出手干预,最后也只有可能要么“胳膊拗不过大腿”,要么你的至爱会“破罐子破摔”。 相信这些都不是你想看到的选择,那就收起你的“自私”,让你最爱的人走自己想走的路。 每个人都不会给自己挖坑,当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吃亏的时候自然会退回来的。 而这个“退”的过程,就是他们更加进步的开始。 没有你的担忧,相信他们也会在试错中过得越来越好。 -The End - 作者-佳月
永远不要去操心你的孩子,也不要操心年迈的父母,你的任何担忧都是徒劳,因为每个人来
山清水秀好风光
2025-08-12 14:58:34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