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机被扣在俄罗斯!开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27架中国商用飞机滞留在俄罗斯,而实际数量可能更高,达到数十架,这些飞机涉及多家中国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都因为国际制裁、法律纠纷和俄罗斯政策变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以“反制西方制裁”为名,签发总统令强制要求所有在俄运营的外国租赁飞机不得离境,并立即在俄国内重新注册为俄罗斯资产。 这道行政命令如同一把铁锁,将至少二十六架中国企业的飞机彻底“锁”在了俄罗斯,涉及资产规模超过十八亿元,许多企业均被卷入其中。 表面看,俄罗斯称此为“必要措施”,实则单方面撕毁了国际商业合同。这些飞机在法律上遭遇了“双重死亡”——既因俄国内重新注册被剥夺国际适航资格,沦为无法跨境飞行的“黑户”,又因西方禁运导致零部件断供,被迫采用“拆机补机”的野蛮维修方式,机身状态直线下滑。 更令人深思的是,所谓“特殊友好关系”在资产保全面前显得脆弱:这些企业最终依靠美国保险公司赔付的2296万美元挽回部分损失,而俄方却在今年8月转头宣布禁止进口中国四大品牌汽车,政治叙事与商业逻辑的割裂赤裸裸暴露无遗。 面对这场地缘政治风暴,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堪称教科书级的分化案例。有一个企业因早年收购加拿大AVMAX时配置了覆盖“政治风险”的保险条款,最终通过美国Liberty Group获得赔款,这笔资金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172.92%,直接逆转了财务颓势。 而另一个因风控短板,5架波音757被扣后只能计提7.41亿减值损失并起诉保险公司,至今深陷法律拉锯战。 航空公司租赁则另辟蹊径,依据《开普敦公约》在美国法院起诉俄航司,成功收回一架波音747货机,成为突破制裁壁垒的罕见案例。 这场危机倒逼中资租赁业加速重构全球化布局。渤海租赁将机队重心转向欧美及亚太稳定市场,2025年一季度租赁收入飙升至6.83亿美元;航空租赁建立“国家风险评级体系”,对高风险地区业务强制提高保证金;航空租赁新采购的16架飞机中,85%提前锁定欧美租约。 更值得玩味的是,部分企业借机扩大“一带一路”市场——航空租赁在东南亚、中东半年新增交付28架飞机,同比增长40%。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韧性,恰恰是中国企业从被动受损转向主动防御的关键进化。 当舆论场还在争论“俄罗斯赚飞机、美国赔钱算不算双赢”时,更深层的商业文明命题已浮出水面:二十六架飞机的困境,本质是全球信用体系被政治暴力撕裂的缩影。 俄罗斯短期内获得飞机却永久透支国家信用,中国企业在赔款与诉讼中艰难止损,保险公司支付天价理赔后收缩全球业务——没有真正的赢家。 但危机也催生了积极转向:中国企业拿到赔款后立即购置16架新机扩张机队,租赁公司集体强化政治风险评估机制,甚至探索3D打印替代禁运零部件。 这些行动印证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哲学:不寄望于地缘政治友谊,而是将规则意识刻入基因,用法律、金融与技术三重铠甲抵御风暴。 素材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官方账号 2025-08-12 18:19
中国飞机被扣在俄罗斯!开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27架中国商用飞机滞留在俄罗斯,而实
沈言论世界
2025-08-13 11:14: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