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反对中国任何城市申办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这次是失算了,以为我们还像几十年前那样渴望办奥运,殊不知中国早已跨越了需要靠五环光环证明自己的阶段! 从“非办不可”到“坚决不办”,中国用17年走完了一个大国该有的觉醒。这不是情绪化的拒绝,而是清清楚楚算过一笔账,看明白了一场局的走向。 国际奥委会还以为中国会像2001年那样感恩戴德地迎接申奥机会,结果却是一次次碰壁。说到底,那些靠奥运刷存在感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中国现在不办奥运,既不是没钱,也不是办不起,更不是不重视体育,而是看透了这场国际秀的真实成本。这是一次理性的战略转身,是一次彻底的算账之后的“谢不奉陪”。 奥运会,过去是荣耀,现在是负担。 纵观过去几十年,谁办谁亏,已经不是行业秘密。1976年蒙特利尔留下24亿美元的债务,市民花了整整30年交“奥运税”才填上这个坑。 2004年雅典的150亿欧元投入,不仅场馆九成都成了废墟,还间接引爆了希腊的债务危机。 再看最近的东京奥运,疫情之下直接亏了210亿美元,国际奥委会只拿出8亿打发打发,剩下的窟窿全让日本人自己填。 相比之下,北京2008年奥运虽然账面上说盈利了1.3亿人民币,但真正的投入超过3000亿,那些年修的场馆、搭的地铁、建的城市配套,样样都是巨额成本。 鸟巢一个场馆,一年的维护费就超过1个亿。花这么多钱,真的是为了体育吗?还是为了满足国际奥委会的虚荣? 中国人清醒了,不是我们不爱体育,而是我们不愿再为一场别人主导的游戏当冤大头。 2025年的全国民调,83%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再申办奥运。老百姓的诉求很简单:钱该花在医院、学校、养老保险和保障房上,而不是铺张浪费在一场“办完就拆”的热闹上。 国际奥委会却还沉浸在过去的光环里,试图用“奥运梦”继续绑定中国。他们忘了,中国现在已经有了更大的舞台、更实的成绩、更高的追求。 体育本来是纯粹的,但奥运早就不是了。 中国运动员在备战巴黎奥运期间,接受了超200次突击药检。有些人一天甚至被查五六次。 不是我们不配合,而是这个标准太不公平。国际惯例在哪?西方运动员的监管力度在哪?双标的味道浓得刺鼻。 更别说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暗亏。2016年里约奥运的五星红旗被做错,2020年东京奥运裁判争议连连,这些都不是巧合。 中国花几千亿办一届奥运,换来的却是场场被挑刺,句句被质疑。国际奥委会说这是“全球的节日”,可我们怎么看,都像是在“被全球围观”。 既然如此,何必自找没趣? 中国现在有的是可以展示国家实力的平台。5G基站数量全球第一,量子通信全球领先。高铁里程占全球60%,载人探月已经常态化。 光伏产业全球占比80%,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超过150个。这些事实顶得上千块金牌,也比一场奥运有分量。 奥运不再是我们展示国力的唯一舞台,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财政资源要往未来投。芯片研发、乡村振兴、碳中和、科技创新……这些才是决定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关键。 杭州亚运会用智能场馆节省了60%的成本,成都大运会的场馆直接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办赛理念早已升级为“小而精”,拒绝“大而亏”。 国际奥委会的焦虑,其实是他们自己制度出的问题。 现在连想找愿意申办的城市都难了。巴黎和洛杉矶都是“被动接盘”,2032年曾有11个国家联合申办,最后也不了了之。 IOC感到冷场,开始改规则,搞所谓的“指定承办”,试图让中国来兜底。巴赫三次访华,都想说服中方接手奥运,中国一次比一次拒绝得更干脆。 不是我们不给面子,而是这面子太贵,代价太大。 看看印度就知道了。他们想申办2036年奥运,IOC却爱答不理。原因很简单:2010年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混乱不堪,官司缠身、性丑闻不断。 可西方媒体却硬说这是“民主担当”。这标准,怎么看怎么像是“双标”。 所以,中国不申奥,不是不想参与国际事务,而是看清了参与的方式和代价。
国际奥委会这回彻底失算了!他们以为咱们还会像几十年前那样,捧着真金白银求着办奥运
【1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