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他们只能干着急,因为武直-10ME的技术只能掌握在我们手里。 早年间巴基斯坦眼馋美国的AH-1Z“蝰蛇”,2015年花近15亿美元下单买24架,结果第一批刚交付3架,美国就因为政治博弈把剩下的全扣下了。 更倒霉的是,土耳其的T-129直升机看着挺香,价格也合适,可人家发动机用的是美国货。土耳其前脚买了俄罗斯的S-400,美国后脚就断了CTS800发动机的供应,30架订单直接打水漂。 这一来二去,巴基斯坦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机队都快成“古董博物馆”了,老掉牙的AH-1F“眼镜蛇”还在天上晃荡。 这时候中国的武直-10ME进入视线,这玩意儿看着确实厉害,涡轴-9G发动机功率涨到1500千瓦,高原上飞起来跟平地似的。机身加了5毫米厚的钛合金陶瓷装甲,14.5毫米机枪子弹打上去跟挠痒痒似的。 最绝的是电子战系统,毫米波雷达能穿透雨雾,30公里外的坦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红外对抗装置专门克“毒刺”导弹。 武器更是五花八门,CM-501X巡飞弹能打70公里,天燕-90空空导弹专门揍直升机,连“苍狼”全地形车都能吊着跑。 可巴基斯坦心里打的小算盘早就被中国摸得透透的。他们想买技术自己组装,甚至想逆向研发,结果发现根本没戏。武直-10ME的发动机、雷达、火控系统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关键部件上连个螺丝都不带外国商标。 就说那涡轴-9G发动机,从涡轮叶片到控制系统都是中国专利,巴基斯坦买回去只能整机用,想拆开研究门都没有。 更绝的是,维护保养必须用中国提供的配件,连一颗螺丝钉都得从国内发货,想自己找替代品?可接口不对,装上去飞机直接趴窝。 有人可能要说,巴基斯坦不是跟中国关系铁吗?铁归铁,技术转让这事儿可是国家战略。中国军工这些年吃够了被卡脖子的苦头,好不容易熬出头,哪能轻易把家底交出去? 就像涡轴-9G发动机,当年研发的时候不知道砸了多少亿,光高温部件的涂层技术就攻克了十几年,怎么可能随便送人? 再说了,武直-10ME的毫米波雷达和数据链系统,那都是跟歼-10CE、054AP护卫舰配套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想用可以,但想融入这个体系,就得乖乖按中国的规矩来。 最让巴基斯坦憋屈的是,他们买回去的武直-10ME只能当“高级玩具”,想升级换代还得看中国脸色。印度那边虽然买了22架AH-64E“阿帕奇”,可一半都没装毫米波雷达,性能打了折扣。 但巴基斯坦的武直-10ME就算性能再好,没有技术自主权,未来升级换代、维护保养都得求着中国。 其实巴基斯坦也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他们偷偷找过俄罗斯,想买卡-52,但俄罗斯自己都在乌克兰战场上拆东墙补西墙,哪有多余的产能? 再说了,卡-52的航电系统跟中国的体系根本不兼容,买回去也是个摆设。土耳其那边还在折腾T-129的国产发动机,可美国卡着脖子,猴年马月能成事谁也说不准。 现在巴基斯坦算是明白了,买装备容易,买技术比登天还难。武直-10ME的技术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攥在中国手里,他们只能干着急。 以前总想着靠别人,结果处处碰壁,现在就算想自己搞研发,人才、技术、设备样样都缺,短时间内根本没戏。 说白了,在军工领域,核心技术就是硬通货。中国这些年闷头搞研发,从发动机到雷达,从导弹到数据链,全产业链都攥在自己手里,就是为了不重蹈当年被人卡脖子的覆辙。 巴基斯坦这次算是尝到了苦头,可这事儿能怪谁呢?技术这玩意儿,从来都是自己掌握才踏实,靠别人施舍,永远都得看人家脸色。 武直-10ME这事儿,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个教训,对中国来说,却是一张实实在在的技术王牌。
虽然巴基斯坦脑子发热,把枭龙战机的生产技术给了土耳其?但是土耳其只能对航电设备改
【81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