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突然打破禁忌,第一次公开绍伊古大将重大错误!普京开始真正收拾绍伊古一派了? 8月,一份来自俄罗斯调查机关的内部材料,让外界看到了克里姆林宫高层斗争的一角。提交材料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国防部副部长布尔加科夫,一个跟随绍伊古三十多年的老部下。 在俄罗斯高层权力场中,一份意外曝光的文件如同一枚炸弹,悄然引爆了国防系统的内部矛盾。昔日铁杆部下转而揭发老上司的决策失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重组? 巴赫穆特那场血腥战役的弹药短缺真相浮出水面,普京的动作是否预示着对旧势力的全面清算?一切从2023年的前线摩擦开始酝酿。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从2022年2月全面展开,初期俄军推进迅速,但很快在基辅周边遭遇挫折。大量装备被遗弃,暴露了后勤保障的薄弱环节。转入东部战场,巴赫穆特成为焦点争夺地。瓦格纳集团承担主要进攻任务,他们的头目普里戈任多次公开抱怨弹药供应不足。 2023年春季,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瓦格纳部队在缺乏足够炮弹的情况下持续推进,导致伤亡数字急剧上升。 据公开数据,瓦格纳在这一战役中阵亡约两万人。这场拉锯战虽以俄方控制该城结束,却留下了深层不满。普里戈任指责国防高层故意限制资源分配,矛头直指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 这种前线与后方的脱节,不仅影响了作战效率,还为后续内部冲突埋下种子。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内部矛盾逐渐显露,特别是在资源调配上的分歧成为导火索。 2023年6月,瓦格纳集团发动短暂叛乱,普里戈任率队从南部向莫斯科推进,公开控诉绍伊古压制军需供应。这次事件虽在一天内平息,但暴露了军方高层与雇佣军之间的裂痕。 叛乱后,普里戈任流亡白俄罗斯,后在飞机失事中丧生。俄军内部的不满情绪并未消散,反而促使克里姆林宫审视国防领导层。进入2024年,普京启动了一系列调整。 5月,绍伊古被调离国防部长职位,转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这一变动表面上保持其影响力,但实际剥离了军权。新任防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出身经济领域,他的上任标志着俄方意图通过文职管理者优化军务资源配置。 别洛乌索夫强调战时经济转型,将军费重点投向武器生产和士兵福利,避免以往的低效采购。这种转变反映出普京对传统军事派系的疑虑,转而依赖专业管理来支撑长期作战。 绍伊古的亲信陆续遭到清除。2024年4月,副部长蒂穆尔·伊万诺夫因涉嫌收受巨额贿赂被捕,调查中发现其家中藏有大量现金和奢侈品。 5月,人事总局局长尤里·库兹涅佐夫也因经济违规和泄露机密落网。这些逮捕行动有序进行,显示出事先的周密部署。 接着,财务主管鲁斯兰·察利科夫和办公厅主任伊戈尔·萨多文科被免职,科技主管亚历山大·波波夫与政治工作负责人维克托·戈列梅金相继下台。整个国防部高层几乎完成换血。绍伊古派系的核心力量被瓦解,这场清洗并非针对单一事件,而是源于战场表现的长期积累。 2022年的基辅撤退和2023年的巴赫穆特战役,都凸显了指挥决策的缺陷。西方分析指出,俄军战术在现代战争中显得滞后,特别是在无人机和精确打击方面的适应不足。这些问题促使普京绕开旧派系,直接掌控军务。 前国防副部长德米特里·布尔加科夫的举动成为转折点。他于2022年9月因后勤失败被解职,2024年7月被逮捕涉嫌腐败。在调查过程中,他提供了关键证词,指出绍伊古在巴赫穆特战役中下令削减对瓦格纳的弹药供应,减少幅度超过一半。 这直接导致瓦格纳部队伤亡惨重,死亡人数超过四万。布尔加科夫的陈述打破了军方内部的沉默惯例,这是冲突爆发以来首次有高级将领公开指认国防高层的重大失误。这一文件于2024年8月流传开来,揭示了克里姆林宫的权力角逐。布尔加科夫的“反水”并非孤立,而是普京重塑军队体系的一部分。 绍伊古虽未面临刑事调查,但其影响力已大幅削弱。他继续参与对外军援协调,如与朝鲜和伊朗的武器合作。这种安排维持了表面平衡,避免了过度动荡。但军内信任体系受到冲击,前线士兵对高层指挥产生疑虑。 新防长别洛乌索夫推进改革,军费倾斜向士兵待遇和武器产能。2025年起,俄军月薪提升至约2500美元,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无人机生产目标设定为每月1.2万架,以应对战场需求。尽管西方制裁导致芯片短缺,俄方通过拆解家电等方式维持供应。 这些举措旨在提升作战可持续性,但挑战依然存在。绍伊古失势的根源在于战场挫败与内部博弈的双重压力。 前克格勃系的切梅佐夫集团推动清除行动,他们曾提议国民近卫军司令佐洛托夫接任防长,但普京选择别洛乌索夫,绕开派系纠葛。这场风暴从瓦格纳叛乱萌芽,逐步拆解旧军事架构。俄军如今转为克里姆林宫的直接调度平台,强调经济效率而非传统将军主导。 这场高层变动对俄罗斯军队长远影响值得关注。普京的策略是否能稳定军心,提升战力?读者们,你们如何看待绍伊古派系的瓦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一起讨论权力重组背后的深层含义。
俄罗斯最近这波操作,算是彻底把“规矩”给掀了。谁也没想到,一向讲究“精准打
【44评论】【43点赞】
用户10xx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