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桂军189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可以让日军伤亡惨重的办法,还能让日军的坦克不能前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夏日的湖北战场上,硝烟弥漫中透着一股压抑的紧张感,桂军189师师长凌压西正在师部的简陋帐篷里审视着刚刚押解过来的两名日军俘虏。 这两个家伙蜷缩在角落里,身材矮小得像两个刚成年的少年,与看守他们的桂军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凌压西绕着这两个俘虏慢慢踱步,他的目光在俘虏和自己的士兵之间来回打量,突然间,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这些日本兵普遍都这么矮小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身高差异做点什么文章? 作为一个从广西贫困农家走出来的将军,凌压西深知因地制宜的道理,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13岁就辍学帮家里干活,什么农活都做过。 正是这些底层的生活经历,让他养成了善于观察、巧用身边资源的习惯,后来当兵打仗,他也总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 眼前的局面确实需要新办法,日军装备精良,坦克大炮样样齐全,而桂军手里的家伙什大多是老旧武器,硬拼肯定吃亏,可是看着这两个俘虏的身材,凌压西心中有了计较。 他立刻召集参谋们商议,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有些荒诞的想法:挖战壕,要挖得比平常深很多,深到刚好让这些矮个子日本兵掉进去后够不着壕沟边缘。 同时,战壕要挖得足够宽,宽到能卡住日军的小型坦克,最关键的是,给每个士兵配一张小板凳。 参谋们面面相觑,不太明白师长的用意,但军令如山,很快整个189师都忙活起来。 士兵们按照要求挖出了一条条深达一米九、宽度超过三米的战壕,壕壁修整得光滑平整,每个战斗位置旁边都放着一张40公分高的小板凳。 几天后,日军果然发起了新一轮攻击,坦克在前,步兵跟进,黑压压地朝桂军阵地压了过来,桂军士兵们按照演练的套路,站在小板凳上瞄准射击,远远看去就像平常的防守一样。 等到日军冲到近前,桂军士兵迅速收起板凳,退到第二道防线,日军步兵欢呼着跳进战壕,准备继续冲锋,结果一下子傻了眼。 这些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的日本兵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深坑,就算踮起脚尖也够不到壕沿,光滑的壕壁让他们根本爬不上去。 更要命的是日军的坦克,这些为了适应太平洋战场而设计得相对较小的装甲车辆,一头撞进宽阔的战壕里就动弹不得了,履带悬空打转,车身卡在壕沟中间,成了活靶子。 凌压西一声令下,手榴弹像雨点般从壕沟上方砸下来,那些困在壕沟里的日军士兵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手榴弹在身边爆炸。 坦克里的日军更是惊恐万分,厚重的装甲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没能保护他们,反而成了逃脱的障碍。 这一仗打得日军措手不及,伤亡惨重,消息传开后,整个武汉战场的中国军队都对这个"板凳战术"赞不绝口,其他部队纷纷效仿,根据自己面对的日军情况调整战壕的深度和宽度。 凌压西的创新不仅仅在于战术本身,更在于他善于从细微处发现敌人的弱点,日军引以为豪的装备优势,在精心设计的地形面前变得毫无用处。 那些耀武扬威的坦克困在壕沟里,就像陷进泥潭的野兽,只能无助地咆哮。 战后有日军俘虏抱怨说桂军太过狡猾,设置的陷阱让他们防不胜防,凌压西听了只是淡然一笑,对于一个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中国农民来说,用智慧弥补装备的不足,这本来就是生存的本能。 这个看似简单的"身高陷阱"战术,背后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在面临强敌时迸发出的创造力。 不是每个将领都有先进的军事理论基础,但只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和因地制宜的智慧,就能在绝境中开辟出一条生路,凌压西用他的草根智慧证明了一个道理:打仗不仅仅是装备的较量,更是头脑的较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网易订阅——桂军189师“板凳战术”阻挡日军坦克 搜狐网——1938年桂军师长围着日军俘虏转圈后大笑:鬼子死定了
1938年,桂军189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
如梦菲记
2025-08-15 16:24: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