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下躺平摆烂的年轻人相比,《包氏父子》中的包国维显得很励志

倚梧栖 2024-08-23 13:20:38

1983年,一部由谢铁骊导演拍摄的电影《包氏父子》被搬上银幕,不过当年上映后效果平平,并未引发很大的社会反响。

孰料转眼四十余年过去,不曾想当年几乎无人问津的影片却突然在当下翻红,甚至影片中的某些元素比如“司丹康头油”竟成为大火的网络梗。

一部当年都未曾掀起水花的老电影却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爆火,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影片中的情节竟照进了当下的现实。

前几天看到一位年近五旬的父亲在烈日炎炎的三伏天做着时薪16元的扛大包的繁重体力工作,回到家后却看到这样一幕:

青春年少的儿子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外卖并且喝着24元一杯的奶茶在家里玩手机,冰箱里还有一大堆零食。

这样的生活状态与父亲的含辛茹苦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这样的局面,估计这位父亲却不敢稍有半句怨言,不然轻则会被儿子摔门而去,重则甚至可能会招到儿子的拳脚相加!——有没有发现,最近网络上看到儿子动手殴打亲生父母的事例越来越多!儿子那毫不留情、如雨点般落在父亲身上的拳头恰似对当下教育制度的疯狂嘲笑:

传统的德、智、体、美教育四维,只重智育,却丢德教!

更有甚者,所谓“躺平”、“摆烂”思潮正迅速在一部分年轻人中传播、肆虐,而与之匹配的还有一套振振有词的歪理邪说:

我来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吃苦的,所以既不吃读书的苦也不吃生活的苦,我父母吃了一辈子苦不也没取得成功嘛?

得多没有逻辑才会说出如此反智的话?正如佛教有云:人生来皆苦。 首先人生的不如意不是谁主观安排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刻意让你自讨苦吃,但漫长的一生中却有些苦不得不吃!

暂不论大我,仅以小我的角度来说读书之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更多、更大的选择权过上自己热爱的生活。当然这样的路径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但注定每一条都不平坦,只有自己付出努力迈过去、熬过来,才会迎来峰回路转。

想对那些嘲笑自己爸妈含辛茹苦一生却没取得成功的孩子说一句:你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已经成年的你不愁吃喝、肆无忌惮的在那吹着空调、吃着外卖、喝着奶茶并且说着这些反智的虎狼之词——当然这也是他们最为失败的地方!

没错,人有权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比如许多年轻人被王小波那句毒鸡汤洗脑(这句话对于王小波本人而言或可以看作是其个人的人生感悟,但以此作为普罗大众的观点那就无疑是最毒鸡汤!):

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你不看,花照开、水照流,太阳仍旧也会照常升起,前提是你有能力独立生存,如果成年以后却需要你自己年迈的父母以孱弱的肩头、卑微的脊梁去扛起你肥硕的身躯看花开水流、日升月落,那将是这个世界最卑劣、最污秽的一幅画面!

在二十一世纪,竟然有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会活活饿死,这是全社会的悲哀! 蓦然有一个想法:如果把当下某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拍成电影,相比之下《包氏父子》会不会成为一部励志片……

0 阅读:0

倚梧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