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年冬,南京奉天殿中朱元璋却盯着奏折浑身发冷。泉州蒲寿庚墓被掘开的画像呈在

底层史观吖 2025-08-16 09:53:16

1374年冬,南京奉天殿中朱元璋却盯着奏折浑身发冷。泉州蒲寿庚墓被掘开的画像呈在案头,这个死了快百年的叛徒,尸骨早化成灰,可老朱心头的恨意仍像淬了火的刀,传旨!

蒲家男丁世世为奴,女眷代代为娼,坟头泼上狗血,永世不得超生!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他们知道,皇帝清算的何止是前朝旧账?

那把刀,正悬在本朝头号功臣李善长的脖颈上。

朱元璋为啥非要灭了这一家族?

你要是知道了这背叛太阴损,估计你要是皇帝你都忍不了。

1276年的冬天,南宋小朝廷的破船队瑟缩在港口外,小皇帝赵昰的使者跪在蒲府门前磕头,借船抗元,求蒲公念旧恩!

南宋末年,此时的泉州港是全中国最热闹的港口,祖上是阿拉伯商人的蒲寿庚靠着祖辈经营的香料生意,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海上霸主。

此时在城楼上的蒲寿庚捻着波斯胡须,身后儿子蒲师文急扯他袖子,爹!开了城门,元军的铁骑明日就踏平咱家祖坟!

这个垄断南洋贸易三十年的阿拉伯裔巨贾,心里早拨好了算盘。

他当然知道城门一开他们必死无疑。 他转身对使者吼回去,泉州城台小,容不下你们这些个天子贵胄! 你们爱去哪去哪! 此时南宋的市舶司提举官印还在手里攥着,人却已向元将伯颜递了密信。

我愿献泉州城归降,再送你一支船队,助大军扫平江南!

伯颜大喜,当即封他为“镇国上将军”。 可蒲寿庚觉得还不够“表忠心”。 他怕泉州城里的南宋宗室和汉人百姓造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令紧闭城门,带着家丁和元军冲进宗室聚居的“南外宗正司”。 于是就在当夜,三千南宋宗室被屠戮殆尽,尸体堵塞了晋江口。 更阴损的是,南宋幼主赵昺后来逃到海上,就这了蒲寿庚亲自带着船队追杀,逼得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了海。 染红的海水映着蒲家灯笼,灯笼上“忠义传家”的宋字墨迹未干。

宋朝彻底亡了,蒲寿庚却靠着这份“投名状”,在元朝当了大官,家族势力比在宋朝时更盛,成了泉州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那时候朱元璋蹲在凤阳皇觉寺啃发霉的窝头时,就听过蒲寿庚的“事迹”。

1368年他登基称帝,翻到泉州府志里“蒲氏屠戮赵宋宗室三千”的记载,指甲掐进楠木案几,这等豺狼,竟享了元朝九十年富贵!

之后的清算来得又快又毒。

那些个蒲家男丁锁上铁链押往甘肃屯田,女眷被扔进教坊司的腌臜地界,连祖坟里的尸骨都被刨出来鞭打三百。

老朱要全天下看着,背叛血债,百年也得还,就算是死了这个责罚也得受着。

可龙椅坐得越久,他脊背越发凉。

当年一起喝濠州野菜汤的兄弟,如今个个封侯拜相。

此时李善长站在文臣首位,那身韩国公蟒袍刺得他眼疼。

但是这李善长没嗅到危险。

这个替朱元璋管了半辈子后勤的“大明萧何”,正忙着在应天府盖比亲王府还阔气的花园。

胡惟庸案发时,他弟弟李存义被供出勾结逆党,朱元璋咬牙饶了人命只判流放。

满朝等着李善长进宫请罪,他却蹲在自家鱼塘喂锦鲤,皇上还能动我不成?

他忘了朱元璋最恨两件事,背叛与傲慢。

1380年胡惟庸被凌迟,三万人头滚滚落地。

李善长仗着是太子岳父,竟替被判死刑的胡党旧部求情。

朱元璋在深宫摔了茶盏,司马懿七十岁造反,他李善长七十六就反不得?

1390年寒冬,锦衣卫踹开韩国公府大门时,李善长正攥着《资治通鉴》读司马懿传。

诏书摔在他脸上,知逆不报,其心当诛!

于是就在全族七十余口押赴刑场那日,南京城飘起细雪。

临安公主抱着幼子哭晕在阶前,才勉强保住驸马李祺一支血脉。

刑场上,监斩官却听见李善长嘶吼,飞鸟尽,良弓藏,但是后半句被刀风劈断。

而就在不远处的蒲氏祖坟早被野草吞没,鞭尸的桩子朽出黑洞,像历史咧开的嘴。

朱元璋的清算刀从不空回。

对蒲家是复仇,那个目睹父母饿死的朱重八,最恨背叛主子的恶犬。

对李家是除根,从绍荣谋反到亲侄子朱文正倒戈,三次背叛让他信不过任何活人。

应天府的老茶馆里,说书人敲着醒木唏嘘,蒲寿庚用赵家人的血换富贵,李善长拿淮西人的命挣功劳,末了都成了老朱家龙椅的垫脚石!

唯有明孝陵石碑上的“万物皆备于我”六字在风里发亮,皇权这台绞肉机,嚼碎了恩义,也碾烂了人心。

古今帝王心术,无非四字,斩草除根。蒲家的血债用百年偿清,李家的功劳用三代入土。

当朱元璋在深宫翻阅《史记》,看到刘邦留萧何善终时,笔尖狠狠圈住“自污”二字。

可惜李善长到死也没懂,在乞丐皇帝眼里,不清算的忠心,比谋反更可怕。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