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千年后的今天

建文说法社会 2025-08-18 06:40:33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千年后的今天,这句农业智慧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 我国科学家研制的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正以基因编辑为笔、AI算法为墨,在作物培育的“实验室田野”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 传统杂交育种如同穿针引线——人工剥离雄蕊、手动授粉,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科研团队创新性地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重塑大豆、番茄等作物花型,使雄蕊自然败育、柱头外露,恰似为机器人打造标准化“操作接口” 。 这种“结构型雄性不育系”的创制,让大豆杂交育种从“不可能”变为“可复制”,预计2026年推广后单产将提升20%-30%,籽粒饱满度和含油量显著优化。 搭载多光谱视觉系统的“吉儿”,能通过深度学习精准识别花朵动态,单日授粉效率达人工的30倍,成功率提升至98%。在番茄育种场景中,它不仅将人力成本降低25%,更把原本5年的育种周期压缩至1年 。 这种“BT筑基+AI赋能+机器人劳作”的BAR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育种的经验依赖,使农业从“靠天吃饭”迈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工业。 《细胞》杂志将这一成果评为“BT+AI交叉融合的典范”,我国率先构建的智能育种闭环技术体系,已在大豆、番茄等领域实现突破,并计划3年内拓展至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 这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望因单产跃升而扭转 ,更标志着在全球种业竞争中,中国正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 从《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到“吉儿”机器人的精准育种,科技创新始终是农业文明进步的核心动能。 当“春种一粒粟”的千年期盼,遇上基因编辑与AI算法的时代浪潮,这场发生在实验室里的“绿色革命”,终将在广袤田野上结出保障14亿人饭碗的丰硕果实。 信息来源: 1. 中科院之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吉儿”诞生》 2. 央视新闻《我国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 取得重要突破》 3. 新华社《帮助作物“优生优育”!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来了》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建文说法社会

建文说法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