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冬,湖广慈利的深山密林中,年过五旬的征南将军周德兴率明军围剿土酋覃垕。当士兵攀上峭壁攻入最后一座山寨时,却发现竹楼空荡,灶灰尚温,覃垕又跑了。 覃垕寨的险要远超想象。当杨璟率首批明军抵达时,只见寨子三面是刀削般的峭壁,一面俯临湍急江水,唯一通道是条“才通一人”的羊肠小道。土兵从山顶滚下擂木礌石,明军“不可上,乃回驻山下”。 这位土司深谙游击战术。他先派三千人下山佯攻,待明军追击时迅速回撤;又使诈降计,把明将黄永谦诱进山寨扣作人质。杨璟的虚实被摸得一清二楚,只能在山脚干等粮草。朱元璋气得下诏痛斥:“尔违吾言妄动,又中诡计以陷部将,智略何在!” 十月,朱元璋换上悍将周德兴。此人乃皇帝濠州同乡,曾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刚因征广西功封江夏侯。当这位“威震蛮中”的老将抵达慈利,却见山林寂静,覃垕早带着部众消失得无影无踪。 史书仅记“兵至慈利,覃垕复遁”七字。但四年后汤和伐蜀时,周德兴突然奇兵夺占温阳关,才知他早已摸透覃垕的据点网络。这位老将像猎人般耐心,直到洪武四年与曹良臣合攻茅冈寨,才最终拔除覃垕的根基。 为何皇帝对屡次逃脱的覃垕如此宽容?1370年他给杨璟的敕谕泄露天机:“若诛其党必深入山谷,伤损士马所得不足偿所费。” 精明的朱元璋早算过经济账,为剿灭小股蛮兵损耗大军,实在划不来。 他对西南的策略清晰务实:怀柔为主,剿抚并用。当施南土司覃大胜归顺时,他欣然接纳贡马并赐锦衣;但对反复叛乱的五溪蛮,则命周德兴“靖乱安民”,甚至鼓励他效仿汉代名将赵充国。一切只为一个目标:用最低成本维持稳定! 覃垕们同样精于算计。当明军压境便遁入溪洞,待大军撤走又重建村寨。洪武四年明军攻瞿塘关时,蜀将竟在长江“凿两岸壁引缆为飞桥三,平以木板,置炮石木竿铁铳其上”,这种灵活战术让汤和水师寸步难行。 土司更懂政治投机。1371年,散毛宣慰使覃野旺主动上交夏国印信,换来朱元璋赏赐的文绮袭衣;施南土官覃友谅则借招抚蛮民之功,将长官司升格为宣抚司。在皇权与自治间游走,成为他们的生存之道。 当1380年周德兴在福建“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完成海防体系时,湘西大山中的土司们仍在竹楼火塘边传唱着覃垕的故事。朱元璋的“低成本管控”看似放任,实则深谋,他节省的军费用于北伐残元。 历史常在两难间摇摆:彻底剿灭耗竭国力,放任自流恐成大患。朱元璋的选择是划一条红线——你可以自治,但不能越界;许你世袭,但要朝贡称臣。 这种务实平衡让明朝用最小代价换取西南百年相对安稳,直到万历年间奢安之乱才被打破。
1370年冬,湖广慈利的深山密林中,年过五旬的征南将军周德兴率明军围剿土酋覃垕。
闻史忆今阁
2025-08-18 11:57:50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