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是任性!”青岛一女子攒的钱不买车不买房,竟然全款于2020年在日本买下一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18 12:36:52

“有钱就是任性!”青岛一女子攒的钱不买车不买房,竟然全款于2020年在日本买下一座40万平的岛,最近她表示打算继续再收一些,而且她买的岛是永久所有权,想怎么开发怎么开发,完全她说了算!   从小在青岛海边长大的她,对海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童年时跟着父亲赶海,踩着沙滩上的贝壳听海浪声,成年后每次出差看到海岸线,总会想起老家码头的渔船和咸湿的风。 身边人忙着在城市里置换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车时,她却把目光投向了远方的岛屿——在她看来,钢筋水泥的房子是生活的容器,而一片被海水环抱的土地,藏着更自由的可能。   2020年,通过海外中介的牵线,她第一次登上这座位于日本的岛屿。没有陡峭的悬崖,没有突兀的礁石,平缓的海岸线像被精心打磨过,岛上覆盖着原生植被,几只野生山羊在草地上悠闲踱步。 站在岛中央远眺,视线能越过蓝色海面连接天际,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这比任何豪宅都更让人心安。 洽谈、签约、完成产权交接,整个过程用了近一年时间,直到2021年正式拿到永久所有权证书,她才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海岛日落的照片,配文只有两个字:“归处”。   关于花费,她始终没松口,只笑着说“比在一线城市买套大平层贵点”。但熟悉海外置业的人都知道,40万平的岛屿,加上各项税费和手续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入必不可少。 更特别的是日本的土地制度,永久所有权意味着这份“归处”能真正留给后代,就像老家祖辈传下来的渔船,承载着家族的记忆。   买下岛屿后的两年多里,她没做任何大规模开发。有朋友建议她建度假村、搞高端民宿,甚至有人测算过,如果开发成海钓基地,单是旺季的收入就能覆盖成本。 但她摇摇头:“好东西不能急着变现。”她只是请了当地的团队定期清理岛上的杂物,保护原生植被,偶尔自己过去住几天,带着帐篷睡在沙滩上,听着海浪声看星星。   变化是从今年开始的。岛上悄悄建起了一个小型停机坪,不是为了商业运营,而是方便她带着公司员工来团建。 “平时大家在写字楼里待久了,对着电脑屏幕容易闷,到岛上吹吹海风,看看野生山羊,或许能想明白不少事。” 她笑着解释。第一批登岛的员工回来后,都在内部群里晒照片:有人在浅滩浮潜看鱼群,有人跟着向导辨认岛上的植物,有人只是坐在礁石上发呆。 那种松弛感,是团建手册里的拓展游戏给不了的。   至于未来的计划,她确实有过想法:或许修几条徒步小径,保留所有野生植物;或许搭几个观景台,不破坏地形的那种。 甚至想过在岛上建一个小型生态实验室,和海洋保护机构合作监测周边水质。“但这些都不急,”她看着手机里存的海岛照片,“如果暂时想不出最好的方案,不如就让它保持现在的样子。 等孩子再大些,带他来认认岛上的植物,告诉他这片海和青岛的海是连在一起的,这比任何玩具都更有意义。”   网友们的讨论她偶尔会看,有人羡慕她的财力,有人猜测她的商业布局,也有人觉得“花这么多钱买个荒岛不值”。 但对她而言,这座岛更像一个精神坐标:它提醒着自己,除了追逐数字的增长,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就像童年时赶海,重要的不是收获多少海鲜,而是感受海浪漫过脚踝时的那种自由。 如今她已经在留意周边的小岛,想着“如果有合适的,就再收几个”,不是为了扩张版图,只是觉得,把这些被海水守护的土地连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记忆串成项链,格外珍贵。   海风依旧吹过青岛的码头,也吹过她在日本的那座岛。对这个从海边走出去的女子来说,买岛或许从来不是“任性”,而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把对海洋的热爱,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传承的实体。   信源:潇湘晨报——“中国女子在日本买下70万平方米小岛”后续:当事人称考虑留给下一代

0 阅读:1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