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刚离开,印方就反悔,收回“一个中国表态”,外交部回应了   王毅刚踏出印度国

世界今若在 2025-08-24 22:08:06

王毅刚离开,印方就反悔,收回“一个中国表态”,外交部回应了   王毅刚踏出印度国门,印度外交部就急着踩了刹车。8月21日,印方突然发布“澄清声明”,否认前一天才口头承认过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场前后不到24小时的外交变脸,不仅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也让刚刚升温的中印关系再次陷入不确定。   王毅此行可谓是三年来中印之间的“外交破冰”,8月18日至20日,他对印度展开访问。这是继边境摩擦之后,中国最高级别官员首次踏足新德里。   访问期间,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会谈,还拜会了总理莫迪。印方不仅高调欢迎,还当面表态:台湾属于中国,愿意加强与中方合作,以建交75周年为新起点。   苏杰生的话犹在耳,印度外交部却在王毅离开后立马“改口”。声明中称,“关于台湾的评论被媒体错误引用”,并强调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   印方还补了一句,称将继续推进与台湾地区的经贸、科技和文化合作。这个“转身”,实在太快。   外交场合中,立场表态事关国家信誉,刚说完就推翻,显然不是“误会”可以解释的。中方也迅速做出回应。   8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态:中方对印度所谓“澄清”感到意外,这与事实不符。   她再次重申台湾问题不容妥协,印度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做破坏中印关系的事情。   外交辞令背后,是中方对印方反复无常的深刻警惕。在王毅访印期间,中方提出了多个实际利益合作点,包括稀土、化肥和隧道掘进机等关键物资供应。   这些合作本可以进一步巩固双方互信。尤其是在贸易层面,2025年前七个月中印贸易额达到了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中国依旧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但印度这次“变脸”,无疑把刚刚迈出的友好一步又退了回来。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印方“澄清声明”发布当天,印度在奥里萨邦试射了“烈火-5”型远程弹道导弹。   这款导弹射程足以覆盖中国全境,虽然技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射,显然不仅仅是“例行测试”那么简单。   这套操作,几乎是教科书式的“双面外交”:一边口头承诺,一边试射导弹。   中方很清楚,印度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腾挪,既想从中国拿好处,又想在战略上不被美国“拉黑”。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短期内看似灵活,实则代价巨大。   印度如今面临的压力并不小。美国自2025年初以来,对印度的贸易政策明显收紧,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和化工产品上的高关税,已经让印度对美出口下滑了近20%。   经济放缓、内需萎靡,莫迪政府急需外部合作来补血。但在外交上,印度却又不敢彻底倒向中国,担心被西方视为“脱队”。   这种战略焦虑,是印度突然反悔的一大背景。更别提国内政治压力。莫迪政府正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内政挑战。   打“民族主义牌”,拿台湾问题做文章,试图转移国内注意力,也不是第一次了。不过,中方并没有因为印方的“变脸”而陷入被动。   王毅离开新德里后,临时改道,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与阿富汗外长穆塔基、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了三方外长会谈。   这一行动释放出强烈信号:中方从不依赖单一国家,更不会因为某一方的反复而停止区域合作步伐。   从中阿巴三方会谈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加速推进区域多边合作机制。与其在印度这棵“摇摆树”下反复拉锯,不如团结更多愿意合作的邻国,打造更稳固的外交支点。   中方的策略很清晰——给过机会,也展现诚意;但如果对方不珍惜,就不会一味迁就。   莫迪政府如果继续在“经济上靠中国、政治上靠西方”的中间路线徘徊,最终只会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局面。   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中方已经为中印关系的改善铺好了路,只等印度是否愿意走下去。这场“24小时变脸”事件,很可能成为中印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是放弃机会、继续走老路,还是正视现实、重申承诺,主动稳住双边关系?现在的球,已经踢到了印度脚下。   中方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尊重一个中国原则,是搞好关系的底线,也是检测诚意的试金石。   印度如果还想继续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老把戏,恐怕这次真要付出代价了。中印关系的走向,正随这一场外交变脸而变得更加微妙,也更加清晰。   信息来源: 《中方对印方所谓“澄清”感到意外》——环球时报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