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败之后,赖清德出来讲话了!8月23日,赖清德表示,对于结果,我们都必须尊重接受。不论声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声。我一定会诚心倾听,铭记在心。各位国人同胞,我上任已经一年三个月,对于“政府”施政不足之处,执政团队会时时深自检讨,也必须调整改变。 赖清德在2025年8月23日的讲话,是在民进党遭遇两场重大挫败后的回应。先是7月26日针对24名国民党民代的罢免案全部失败,接着8月23日的核三重启公投差66万票未通过,同时第二轮针对7名国民党民代的罢免案再次以33.9%同意票惨败,形成0:32的全面溃败。 这种局面的背后,是民进党执政一年三个月来累积的多重矛盾集中爆发。 从经济层面看,民进党高喊的“拼经济”成效有限。2024年台湾GDP增长率虽达4.3%,但结构性问题突出。 半导体产业虽占制造业产值40.99%,却面临“空心化”风险——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持续亏损,仍被迫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导致技术外流和本土产能削弱。 传统产业更是苦不堪言,美国自2025年8月起对台加征20%暂时性关税,机械、化工等行业产值大幅衰退,百德机械、程泰机械等企业被迫启动无薪假,全台总工会警告可能引发倒闭潮。 青年失业率突破12%,创十年新高,年轻人不仅就业难,还要面对平均1042.5万元新台币的房贷压力,房价十年涨幅达47.5%,新竹地区年涨幅甚至高达12.9%,许多家庭被迫背负长达50年的债务。 民生领域的问题更直接刺痛民众。民进党开放“莱猪”进口的恶果在2025年集中显现,5月首度验出含瘦肉精的22.99吨澳大利亚冷冻猪脚流入市场,消基会要求公布流向却遭推诿,养猪业者担忧未来将面临200吨级的廉价进口肉冲击,本土猪场可能仅剩大企业存活。 电力供应的不稳定同样令人头疼,核三厂二号机组停机后,高雄、台南等地频繁停电,6月 9日高雄旗津区近9000户因设备故障停电,高温下民众怨声载道,台电却将责任归咎于松鼠触碰开关等荒诞理由,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让民众对“执政团队”的信任彻底崩塌。 两岸政策的失当则是民进党失势的关键。赖清德延续“务实台独工作者”路线,导致两岸关系持续紧张。202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同比下降23%,半导体等支柱产业因失去大陆市场陷入产能过剩,全年经济增长率仅1.2%,创十年新低。 尽管两岸贸易总额仍达2929.71亿美元,但大陆对台贸易顺差1425.93亿美元的背后,是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的深度依赖。 然而民进党不仅不珍惜这种依存关系,反而在“抗中保台”口号下推动政治操弄,例如将“莱猪”进口与对美妥协挂钩,甚至不惜牺牲本土养猪业利益,这种“亲美卖台”的行径,让越来越多民众看清其本质——赖清德的“抗中保台”不过是“以安全之名行夺权之实”,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更致命的是,民进党长期忽视民意诉求,将精力放在政治清算上。从2024年选举后频繁发起“大罢免”,到2025年动用大量资源推动核三公投,赖清德团队似乎更热衷于权力斗争而非解决民生问题。 这种“傲慢执政”的态度,与民众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背道而驰。正如国民党民代柯志恩所言,从高铁站到科技园区频繁停电,从房贷压力到青年失业,民众需要的是 “稳定供电、合理电价、买得起房”,而不是没完没了的政治恶斗。 面对如此局面,赖清德在讲话中虽称要“深自检讨”,但提出的“四项调整”——调整队形、施政顺序、“行政立法”互动和财政体质——却缺乏实质内容。岛内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核心仍是“一要三不”:继续“抗中保台”,决不辞民进党主席,决不“内阁”总辞,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也不下台。 这种敷衍态度,与绿营内部要求柯建铭等高层负责的呼声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暴露民进党已陷入“权力内耗”的泥潭。 事实上,民众早已用选票表达了不满。2024年选举中,非绿阵营合计获得836万票,远超赖清德的558万票,60%的民意明确要求“下架民进党”。 如今两场罢免和公投的惨败,不过是这种民意的延续。正如台媒所言,赖清德若继续“嘴硬”,只会离主流民意越来越远,最终被彻底唾弃。而对于台湾社会来说,摆脱政治恶斗、重回民生正轨,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民进党内乱开始了!“绿委”邱议莹向赖清德开出党内第一枪;绿营网军头目炮轰“祸台3
【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