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宣布了 8月25日那天,布达佩斯的AFCA金融高峰论坛现场特别热闹。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站在台上发言,当他说到“与中国合作不是可选项,而是欧洲企业生存的必选项”时,台下不少来自欧亚各国的企业家都悄悄点头。 这场由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办的论坛,本来就是为了促进跨区域合作,西雅尔多这话算是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这话可不是随口说的,看看匈牙利自己的经历就知道。这几年匈牙利跟中国合作,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就说比亚迪吧,2016年就在匈牙利建了电动大巴工厂,今年6月又搞了扩建,新厂一年能生产1250辆电动大巴和卡车,光这就给当地添了620个工作岗位。 不光如此,比亚迪还把欧洲总部和研发中心都安在了布达佩斯,赛格德的乘用车生产基地也在推进中。 2023年中匈两国贸易额达到145.25亿美元,中国不但是匈牙利在欧盟外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从化工到新能源,合作领域宽得很。当地工人都说,这些中国项目让大家饭碗更稳了。 西雅尔多敢这么直言,也是因为看透了欧盟现在的难处。这几年欧盟里总有些声音喊着要跟中国“脱钩”,可现实却打了他们的脸。 最典型的就是法国,之前跟着起哄抵制新疆棉,结果没多久就发现自己造炮弹的硝化棉断了供。原来生产硝化棉的原料主要来自中国,这一下卡脖子,导弹炮弹都没法造了,急得法国官员到处找办法。 德国《世界报》早就警告过,欧洲弹药制造商都得从中国采购棉短绒制品,之前疫情时交货延迟就影响了生产,后来抵制新疆棉的政策一出,供应更成了问题。 这事儿说起来挺讽刺,自己设的坎,最后把自己绊住了。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比很多政客想的要深得多。 就拿德国汽车业来说,曾经多风光啊,2020年在华市场份额还有24.3%,可到2024年就跌到14.8%了。大众汽车在华销量从393万辆掉到169万辆,跌了一半还多。 这些巨头们心里都清楚,中国这个大市场丢不得。医疗器械领域更明显,2023年欧盟向中国出口了210亿欧元的医疗产品,中国可是他们第三大出口市场。 西门子、飞利浦这些企业在华赚得盆满钵满,这时候喊脱钩,不就等于自断财路吗? 俄乌冲突后,欧洲的能源危机更让大家看清了合作的重要性。之前太依赖俄罗斯能源,冲突一来天然气价格飞涨,好多工厂都快开不下去了。 这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和投资就成了及时雨,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工厂正好符合欧洲绿色转型的需求,这种合作可不是喊口号能替代的。 可欧盟有些国家偏偏看不到这些,还在搞各种保护主义。2023年欧盟发起的12项贸易调查里,有9项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占了75%。 德国智库早就算过账,如果欧盟单方面跟中国脱钩,每年至少损失1300亿欧元,德国作为欧盟经济龙头,损失得占四分之一左右。 西雅尔多在论坛上直接批评欧盟的对华战略完全错误,说他们把合作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他还提到,俄乌冲突后欧盟对俄制裁,把西方技术和俄罗斯资源结合的体系给毁了,匈牙利可不愿在东西方伙伴间做选择,而是要同时合作。 这种务实态度让匈牙利成了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也让当地经济在欧洲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保持了活力。 现在的情况很清楚,欧洲企业要生存发展,离开中国市场根本行不通。中国不只是个大市场,更是全球供应链上缺不得的一环。 从新能源汽车到医疗器械,从金融服务到绿色技术,欧洲企业在很多领域都离不开和中国的合作。那些喊着脱钩的政客可能没意识到,企业要的是稳定的供应链和增长的市场,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抗。 西雅尔多的这句话,其实是给所有欧洲国家提了个醒: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看看比亚迪工厂里忙碌的工人,看看中匈贸易单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再看看那些因为脱钩政策而陷入困境的行业,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欧洲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活下去,和中国合作这条路,必须走下去。
匈牙利外长宣布了!8月25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布达佩斯AFCA论坛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