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呼吁世界各国不要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再次说明了左宗棠对日本人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九三阅兵是中国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举行的重要活动。这场阅兵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段历史的铭记与传承。 它向世界宣告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视,对那段惨痛历史的深刻反思。中国通过阅兵,向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致敬,向世界表明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而日本政府此次呼吁各国不参加九三阅兵的举动,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慰安妇等惨痛记忆,至今仍深深刺痛着中国人民的心。 战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却一直态度暧昧,部分政客和势力试图篡改历史教科书,淡化侵略罪行,这种对历史的不正视、不反思,使得中日之间的历史伤疤难以愈合。此次呼吁不参加阅兵,或许也是其逃避历史责任、不愿正视过去的一种表现。 日本一直试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自身影响力。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九三阅兵作为中国展示国家形象和实力的重要契机,日本可能出于嫉妒或担忧中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心理,试图通过呼吁他国不参加来削弱阅兵的影响力,从而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再把目光投向日本国内,其政治生态复杂多变。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一些右翼势力为了获取政治利益,常常采取极端手段和言论。 他们宣扬军国主义思想,试图推动日本军事正常化,这种倾向严重威胁着地区和平与稳定。此次呼吁不参加阅兵,也可能是右翼势力为了迎合国内部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巩固自身政治地位而采取的行动。 左宗棠对日本人的评价虽犀利,但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展现出了一些特点。他们在一些礼仪细节上似乎颇为讲究,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注重礼仪规范,但在涉及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时,却常常不顾道义,肆意侵略他国。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以武力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这便是“畏威而不怀德”的体现。他们敬畏武力,却缺乏对和平与正义的真正尊重。 日本政府呼吁世界各国不要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这一事件,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既反映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也体现了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复杂心态。 我们应从这一事件中汲取教训,更加坚定地维护历史真相,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才能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共同繁荣。
九旬日本退伍老兵松本还想打中国?被问为何执着,他说了3个原因真让人觉得离谱!
【3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