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案件全剧终?嫌犯被捕后,中方对德国提要求,真被默克尔猜中。北溪管道爆炸案件获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30 14:30:14

北溪案件全剧终?嫌犯被捕后,中方对德国提要求,真被默克尔猜中。北溪管道爆炸案件获得进展,德国调查团宣布逮捕一名乌克兰人的消息引发关注,不少人认为该事件就此画下句号,可在他们向联合国致函后,国际社会心中的疑虑和不满其实还在。 北溪管道项目旨在连接俄罗斯与德国,通过波罗的海底部输送天然气,全长超过1200公里。该工程从启动就争议不断,主要因涉及能源安全和地缘格局。 2022年9月26日,四条管道中的三条在丹麦博恩霍姆岛附近国际水域发生破坏。 地震监测显示爆炸能量巨大,相当于数百公斤炸药。天然气大量泄漏,造成海面气泡区直径近一公里,并释放约10万吨甲烷,影响周边环境。 德国、丹麦和瑞典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确认系人为破坏,使用军用级炸药。俄罗斯指责西方势力,乌克兰否认,美国称事件复杂。 欧洲能源供应中断,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工业减产和民生成本上升。 丹麦和瑞典于2024年2月结束调查,称证据不足以指认具体责任人,仅剩德国坚持推进。 德国调查持续三年,2024年6月发出逮捕令,针对乌克兰嫌疑人沃洛迪米尔·朱拉夫列夫。他被指协调破坏行动,曾是潜水教练,熟悉爆破技术。 朱拉夫列夫与其他乌克兰人2022年夏从波兰进入德国,租用帆船安德罗梅达号,携带潜水装备和炸药。 小组在夜间航行至爆炸点,下水固定装置,完成破坏后返回销毁证据。 波兰收到逮捕令后,朱拉夫列夫于7月逃往乌克兰,德国批评波兰执行不力。 2025年8月,意大利警方逮捕另一嫌疑人谢尔盖·K,他涉嫌组织协调,使用假护照藏匿。德国检察院指控这是有组织行为,但未披露高层细节。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2025年8月26日会议上,由俄罗斯发起,强调需合作调查,避免政治化处理,要求德国公布进展,以回应国际关切。 这与默克尔在任时观点一致,她视北溪为缓解欧洲能源依赖的途径,却警告管道易被政治利用。 默克尔推动北溪二号时,面对美国反对。特朗普政府视其为俄罗斯扩大影响力的工具,威胁制裁参与企业。 默克尔2021年与拜登会晤,同意管道不作武器使用,但强调欧洲需平衡能源多样化。 退休后,她表示对能源政策无悔,却承认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合理,但政治风险存在。管道破坏证实了她的担忧,欧洲能源自主性受损,转向美国液化气进口,成本高企。 德国逮捕行动后,俄罗斯投诉调查不透明,要求更多信息。 中国代表指出,事件涉及全球基础设施安全,需彻底澄清责任,避免类似风险。 国际观察者认为,逮捕仅触及表面,幕后势力不明。环境后果持续,甲烷排放加剧气候变化,海域生态恢复缓慢。 德国承诺引渡谢尔盖·K至柏林审判,但拒绝立即公开全部证据,称需保护程序。俄罗斯推动安理会讨论,质疑德国处理方式。 中国重申真相不能掩盖,必须严惩肇事者。丹麦和瑞典不愿重启调查,仅移交资料。 欧洲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天然气供应依赖增加,工业竞争力下降。朱拉夫列夫下落不明,其他嫌疑人追踪中。 事件远未结束,国际压力要求完整报告,欧洲需反思能源独立缺失。联合国会议显示,多国不满当前进展,呼吁联合机制。 北溪事件暴露能源地缘博弈的复杂性,逮捕虽是进展,但疑虑犹存。读者对中方要求和默克尔预见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观点。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