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叫活力!”山东济宁,一小伙儿因考研失败,垂头丧气的想把书都卖了,谁料,她妈

史面的楚歌 2025-08-31 08:33:09

“这才叫活力!”山东济宁,一小伙儿因考研失败,垂头丧气的想把书都卖了,谁料,她妈妈说:“别卖了,我留着看看!”哪成想,妈妈竟然考上了。 信源:红星新闻 您听说过吗?山东济宁有位50岁的阿姨,因为儿子考研失利留下的书,自己考上了研究生? 故事得从去年说起。2023年,济宁一位姓杨的阿姨家出了件让人揪心的事儿,她儿子考研没考上。 家里客厅里堆着一大摞考研复习资料,数学、法律、专业课的书摞得半人高,落了层薄灰。 儿子收拾行李准备出去找工作时,杨阿姨看着这些书直叹气:“扔了怪可惜的,都是花钱买的。” 杨阿姨今年50岁,年轻时候在同济大学读的化工专业。她常说,年轻时忙工作、忙家庭,一直有个未圆的梦考研究生。 这天收拾儿子的书,她随手翻了本法律专业的教材,没想到越看越入神。“这些内容看着复杂,可慢慢啃下来,好像也没那么难。” 她后来跟街坊说,那一刻,她突然想起自己大学时学化工的日子,那种沉浸在学习里的充实感,她已经二十多年没体会过了。 她每月靠退休金生活,舍不得报培训班,就把教材翻得卷了边,笔记记了厚厚几本。 有次社区工作人员来家里走访,看见她戴着老花镜趴在茶几上写题,直夸她:“杨姐,您这学习劲儿,比我家孩子还足!” 可谁能想到,杨阿姨这些年藏着这么大的难处。多年前一场火灾,让她双手严重烧伤,落下残疾,脸上也留下了疤痕。 那之后,她很少出门,总觉得别人看她的眼神里带着同情。“那时候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她坦言,是这些考研资料重新给了她生活的盼头。 每天早上六点,杨阿姨准时起床。简单收拾完,她就坐在书桌前背单词、看法条。下午去社区活动中心帮忙整理图书,顺便借几本法律相关的书。 晚上儿子下班回来,两人偶尔会一起讨论题目。“他刚开始还劝我别累着,后来看我越学越起劲儿,反而帮我找了不少网课资源。”杨阿姨说,母子俩的关系比以前更亲了。 今年考研成绩出来那天,杨阿姨手都在抖。她查分时,屏幕上显示总分超过国家线25分,被西南林业大学法硕专业录取。 “我盯着手机看了半天,都不敢信这是真的。”她后来跟社区老姐妹说,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蹲在楼道里哭了十分钟——不是委屈,是觉得这么多年的委屈、不甘,终于有了个交代。 现在杨阿姨的学习劲儿更足了。她买了新的笔记本,把以前的笔记重新整理了一遍。 社区工作人员说,最近总看见她抱着书去社区图书馆,坐得端端正正地做题。“杨姐现在走路都带风,见人就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有人问她,50岁还跨专业考研,图个啥?她就说:“就想圆年轻时的梦,顺便给儿子做个榜样。” 还有邻居调侃她:“您这是要当‘奶奶级研究生’啦?”她就笑着回应:“年龄算啥?只要肯学,啥时候都不晚。” 您说这事儿逗不逗?可细想起来,又特别让人感慨。杨阿姨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活里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曾经的遗憾、身体的不便、旁人的眼光,都抵不过一颗想改变的心。就像她常说的:“书不会骗人,你肯下功夫,它就肯给你回报。” 现在再看家里那些曾经堆着灰的考研资料,杨阿姨觉得特别亲切。 她说这些书不仅是儿子未完成的梦想,更是她重新出发的起点。明年九月,她就要背着书包去昆明读研究生了。 社区老姐妹们都说,到时候要去火车站送她,还要给她带济宁的煎饼,那是她最爱吃的。 有时候看似是挫折的事儿,换个角度,就能变成新的机会。 就像杨阿姨家的这些考研书,原本是儿子失利的遗憾,最后却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所以说啊,别轻易说“晚了”“不行”,只要心里还有团火,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0 阅读:37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