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结束后,三棱军刺为何被禁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竟然是因为它太长了!这么说

虎虎聊娱乐 2025-09-01 17:31:55

对越反击结束后,三棱军刺为何被禁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竟然是因为它太长了!这么说吧,我们使用三棱军刺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穷了,看到这你可能不太信,但这确实是个事实,那时候我们的家底太薄,生产不出那么多的全自动枪。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这场保卫边疆的战斗,持续到3月16日,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进,全面击退越军侵扰。战场上,地形复杂,丛林山地居多,我军战士主要靠56式半自动步枪作战。这种枪射速不高,班里只有班长配56式冲锋枪有自动火力,其他人子弹打光了,就得靠近身拼杀。三棱军刺就是那时标配,固定在枪管上,刃长22厘米,全长约30厘米,表面镀铬防锈,能折叠收起。 为什么选三棱设计?就是因为当时工业底子薄。解放初期,从苏联援建的53式四棱刺刀起步,四棱用钢多,相同材料只能做三把,改成三棱后,能多出一把来。这节约了宝贵钢材,帮了大忙。那年代,军工产能有限,全自动武器像AK-47那样的,产量跟不上部队需求。步兵班火力弱,遇到敌军冲锋,就得白刃见真章。三棱刺刀伤口呈锥形,血流难止,越军回忆起来直摇头,说宁愿中弹也不想挨这一下。但这不是禁用原因,网上那些传闻多是夸张。 战后,三棱军刺逐步退出现役。核心问题,就在它太长了。30厘米长度,在行军时容易挂住树枝或装备,影响机动。部队反馈,密林环境里,这长度成了累赘。加上功能单一,只能刺杀,没法砍绳子或锯东西。1981年,81式自动步枪开始装备,全班火力大增,白刃战机会少多了。三棱军刺的缺点就暴露了,军工部门测试发现,它在多任务中不灵光。 其实,禁用不是国际组织干预,那些说法不靠谱。全球军队里,比它狠的武器多的是,没见禁掉。我们军队淘汰它,是实事求是,根据实战需要。1995年,95式步枪配的新刺刀,全长缩短到15厘米,集刺、砍、锯、剪于一身,更实用。部队从节约资源起步,到现在装备升级,这过程体现了国防建设的进步。三棱军刺虽退役,但它在对越战中的作用,永载史册。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使用三棱军刺,是因为家底薄,生产不出足够全自动枪,只能靠近战补火力。禁用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是因为它太长,不便携带,不适应现代化作战。时代变了,武器得跟上步伐。这提醒我们,国防靠自力更生,一步步走实。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