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千(1909年3月4日-1937年7月21日)原名吕树俊,一位值得铭记的抗日英烈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出生于黑龙江省宾县,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东北地区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最终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祈祷][祈祷][祈祷] 吕大千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富裕农民家庭,自幼家境清贫,但他聪慧好学。在师长和同学的资助下,他先后就读于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宾县中学和东省特区第二中学。1928年,因参加反对东北军阀张作霖出卖铁路权益的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29年,他考入北平民国大学预科,在那里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大学毕业后,吕大千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宾县中学,以训育主任和语文教师的身份为掩护,组建了中共宾县中学工委支部并担任书记,成为宾县地区党组织的重要创建人之一。 他积极为赵尚志领导的东北抗联部队搜集情报、筹集枪支弹药和医疗物资。他以学校医务室和学生化学工艺社为掩护,为部队提供药品,并配制碘酒、防冻甘油等急需品。 在课堂上,他讲授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传播革命思想和抗日救国道理,影响了许多学生投身革命。 1937年5月,因中共哈尔滨特委书记韩守奎被捕叛变,吕大千不幸在宾县中学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在审讯时,他曾夺刀试图杀敌并自殉未果。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的壮烈诗篇,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1937年7月21日,吕大千在哈尔滨圈河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 为纪念吕大千烈士,1984年,其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宾县第五中学被命名为“宾县大千中学”。校园内立有他的汉白玉塑像,并设有红色主题展览室,传承他的革命精神。2021年,在其出生地宾县常安镇营口村建立了吕大千烈士纪念馆,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吕大千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勇无畏、对理想的坚定追求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万能生活指南#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