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快咽气的赵丽蓉在家人的帮助下穿好寿衣,立好遗嘱,嘱咐儿孙们:“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就它吧,简单干净。”2000年7月的一个午后,赵丽蓉老师用这句话,为自己选择了最后的衣裳,一如她朴素纯粹的一生。这位被誉为“平民艺术家”的表演大师,用六十载舞台生涯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艺术匠心。 赵丽蓉于1928年诞生在天津宝坻的一个戏曲氛围浓厚的家庭,刚满一岁便初次登台扮演“彩娃子”角色,随后六年通过家庭熏陶与亲身教导积累表演基础,直至正式站上舞台,并在十五岁时就已在评剧领域展现出非凡才华。 直到1953年,她进入中国评剧院,更是在这里创造了无数经典角色:从《花为媒》中幽默诙谐的阮妈,到《杨三姐告状》中坚毅刚强的杨母,直至《小二黑结婚》中刁蛮可爱的三仙姑。 每一个角色都凝聚着她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而她的老搭档新凤霞曾回忆:“赵丽蓉琢磨角色时,连人物走路时,先迈哪只脚都要反复推敲。” 但令人惊叹的是,她在60岁高龄时,又开启了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二春。 因为在1988年,赵丽蓉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与游本昌合作小品《急诊》,从此开启了“春晚常青树”的传奇。 从《英雄母亲的一天》里那个念叨着“司马光砸光”的可爱老太太,到《如此包装》中那段惊艳的嘻哈唱跳,直至《打工奇遇》里那手挥毫泼墨的“货真价实”。 每个作品都成为时代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包装》中那段舞蹈结束后,她因膝盖旧伤险些摔倒,却凭借舞台经验巧妙化解,观众都以为这是设计好的桥段。 而赵丽蓉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精湛的演技,更在于她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她每次排练都提前两小时到场,对台词时连一个语气词都不放过。 在她看来:“观众笑一次不容易,得让人家笑得值当。”这种专业精神影响了一代表演者,连巩汉林至今仍记得她“艺术要讲究,不能将就。”的教诲。 但在生活里,她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住在单位分配的普通住宅里,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 有次被粉丝认出,她笑着说:“我就是个唱戏的老太太,没什么特别的。”这种朴实无华的特质,恰恰是她艺术生命力的源泉。 只能说,赵丽蓉老师用一生践行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从未将自己当作明星,而是始终以“文艺工作者”自居的同时,更是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融入创作,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诠释深刻的人生哲理。 正如她常说的那句话:“唱戏的归戏,做人的归人”而这份清醒与谦卑,正是当下文艺工作者最需要传承的精神财富。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正能量##致敬##艺术# 信息来源: 北晚在线|《赵丽蓉逝世25周年!这些事骗了观众多年……》 人民资讯|《这位“春晚女神”已过世21年了,可她的台词我们依然张口就来》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我嫂子最近面临一次抉择。她母亲今年92岁了,有三儿一女,由于老太太很强势,她和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