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玩的瓷器铜炉字画,它们在古代只有两个门派“软“和“硬”

元白评文化 2024-12-14 18:28:37

现在我们玩收藏,以自己学习为主——可以去市场接触实物,可以在网络上了解知识或者购买书籍钻研,还有的人与同好的朋友交流经验。过去的收藏者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一是靠家学传授,二是拜师做学徒,从老师那里习得眼力。因此过去的收藏业有规矩,并且产生了一些行业术语。

你现在去古玩市场购买藏品,可以说:“哎,老板,柜子上那个瓶子拿过来看看。”老板就给你取下来了。换过去,你得说对物件的名称,梅瓶、瓜棱、玉壶春……掌柜才明白来的是行家,不是棒槌,才会给你展示宝贝。出门淘宝,不懂行话,掌柜的好物件不乐意给你展示。

行话有哪些呢?今天还会用到的有“开门”,意指东西真,到代;“打眼”,指看错了、判断失误等等。这些大家都比较熟知了。

还有一些术语可能知道的人不算多。比如说“硬片”和“软片”。

以前收藏界的人士把青铜器、瓷器、木器等这些东西叫“硬片”,书画、碑帖、缂丝织绣等叫“软片”。很好理解,能支棱起来的就属于“硬片”的范畴。

一般来说,过去的收藏者要么只收硬片、要么只收软片,这是一个很大的分野。你去古玩店问:“最近有没有开门的硬片?”掌柜的就知道,懂行的来了,“请坐,柜子里取点东西出来您掌眼。”

今天“硬片”没这规矩了,都有具体的名字,瓷瓶、家具、香炉,你高兴叫什么都可以。只要兜里有钱,老板也乐见生意做成。

而“软片”呢,因为其本身文化载体的含量更高。有一些老派的收藏者依旧把它们叫做“软片”。 对直接得自书法家、画家本人,未经任何形式的处理的书画作品,业内习惯称为软片。缂丝、丝织品这些也是一样。很多大城市现在也还有装裱店,你去为藏品装裱,如果老板称呼你带去的字画为“软片”,一定程度说明这家店传承的时间比较久,是老字号,装裱的手艺和材料或更专业。如果经过一次托书画处理,虽然未装裱,就叫“托片”了,是另外一个概念。

再有一个术语可能对喜欢收藏有历史价值的藏来说友具有意义。就是“在途”与“在库”。我们八九十年代开始接触收藏的人,对这个术语还会有些印象,那个时候拍卖会上经常能听到。

对于藏品来说,“在途”就是藏品永远在流动,价格可能越来越高。比如你在1980年代初买到一幅画可能买价是1万元,到1990年代成了10万元,2000年以后变成了100万甚至1000万元。它在市场上经过不断地转手,身价也会变化。有的升值,有的贬值,例如邮票、烟标等等就随着收藏市场的萎缩而出现贬值。

“在库”就是说东西永不示人,自己拱若至宝,收藏着传给下一代,这叫“在库”。在库的东西很难见到,有时候知道这件东西在他手里,但是找多少人到他那游说,想高于当时价钱的多少倍买这件东西,就是不卖。物主其间也会找人写题跋、盖鉴赏印。另有一些是收藏在文物仓库里保存,不展出也不出售,这就属于在库了。我们今天收藏界的许多藏品基本都是“在途”的,也可见今日收藏的一种特点。

有人说,这些术语都是陈旧的规矩了,今天不重要了。但我们认为,对过去文化的了解,也是对历史和收藏文化的一种研究。现代收藏讲究对藏品进行整理、研究。只藏不鉴,满足的是占有欲,不是真正的收藏。而只鉴不赏只是做学问,也不算真正的收藏,总之藏、鉴、赏,每一个环节都是必要的,了解过去的行业规矩,知悉过去的人对古董的看法与分类,也是充满乐趣的过程。

0 阅读:0

元白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