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授:若中国允许印度移民,将有上亿印度女性愿意翻山来中国,印度人最好还是去美国、欧洲或者加拿大——那边地广人稀,更能容纳人,他说自己之所以这么比喻,是想点醒印度,要他们重视女性问题。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在替印度女性发声,但仔细一想,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确实在女性权益方面进步很大,女孩子上学、参加工作、甚至做领导的机会,都比以前多得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家都看得到,但要说因此就能吸引上亿印度女性来中国?那也太异想天开了。 再说了,如果中国真的打开国门随便让人进来,那来的可不止印度女性,印度男性、非洲人、还有其他地方的人,恐怕都会拖家带口地来,中国虽然发展得快,但毕竟有14亿人,就业竞争已经挺激烈了,资源也就这么多,哪里经得起这样大量涌入? 说白了,这种建议就是“空中楼阁”,光听起来好像有意思,实际上根本行不通,现实中的边境管理和移民政策,可不是大学教授随便说一句就能改变的。 真正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印度女性的处境需要印度自己想办法改善,全球女性权益的提升需要合作和努力,而不是假设她们会“大规模搬家”。 其实,这位教授的说法背后还有一种思维定式:好像中国不是太好就是太坏,就不能正常看待,西方有些人总爱把中国想象成极端的例子,要么夸上天,要么贬得一无是处,就是不肯客观地把它看作一个正常发展的国家。 事实上,普通人选择移民,最主要还是看经济和生存条件,而不是光看性别平等,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首选欧美?不是因为那边更平等,而是因为工作机会多、收入高,而且早就形成了成熟的移民社区,这些条件,中国目前并不具备。 所以,别被这种夸张的说法带偏了,女性权益是要关心,但得用实际的方式,而不是靠幻想。 说实话,这位教授的话虽然初衷可能是好的,但说得太不靠谱了,真正关心女性权益,应该多做调研、多提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不是随口说“让她们都移民吧”。 印度女性面临的困境是现实问题,需要的是印度社会内部的改革和国际社会的支持,而不是假设她们会一窝蜂跑到中国来。 这种说法听起来像是在关心,其实有点“甩锅”的意味——好像问题可以在别的国家解决,而不是自己去面对。 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提醒自己,不要动不动就把别的国家想象成“天堂”或者“地狱”,中国在女性权益方面做得怎么样?有进步,但还不够,就像大多数国家一样,有问题,也在改,这才是正常的视角。 最后,移民这种话题,真的不能随便拿来打比方,它关系到很多人的生计和安全,不是学术游戏,学者说话,尤其应该负责任,别为了制造话题就口无遮拦,老百姓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听起来好听、实现起来没影的“大话”。
7年没来过中国,莫迪在天津对中方说尽好话,给特朗普气得不轻!谁都没想到,莫迪在天
【15评论】【1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