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轮捕轮放策略,四个月回本,海南沙地,水温调控莫大意
在众多的水产养殖品种里,青虾可算是一个不错的对象。青虾个头虽不大,但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一直有不少的需求,这也说明了它的价值所在。而且要是按照轮捕轮放的策略好好搞,在四个月就能回本呢。这时间可不算长,想想看,一般养殖项目周期都挺长的。这里特别提到了海南沙地这个养殖场地,海南那地方气候特殊,沙地的地貌和普通的泥地、塘地又不一样,这里水温调控就非常关键。
咱们先说说养殖青虾的痛点。就像很多人觉得水产养殖看着美,赚钱好像也快,可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青虾养殖也不例外,从虾苗的选择到养殖过程中的喂食、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每一步都得精心照料。特别是轮捕轮放这种技术,虽然能让养殖周期缩短、资金回笼快,但如果操作不当,效果就大打折扣。
我有个朋友老李,在海南就有块沙地用来养青虾。他刚开始就是个新手,啥都不懂,听到人说青虾养殖好赚钱就一头扎进去了。老李最初按照传统的养殖方法,一次性投苗,等着慢慢长大一起捞。结果到收获的时候发现虾的数量没达到预期,个头也参差不齐,总的收入不太理想。后来他就去学习轮捕轮放技术。
轮捕轮放简单说就是定期捕捞一部分虾,然后再补放一些虾苗进去。像老李现在,每过大概一个月左右就捕捞一次。这样做有好多好处,一方面可以让池塘里的虾有足够的空间和食物,长得更快更好;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虾长大了因为密度太大而互相挤压,生病或者死亡。不过在海南的沙地养殖青虾,水温调控一直是个头疼的事儿。
咱们都知道,青虾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适宜温度在20 - 30摄氏度。海南虽然整体比较暖和,但沙地的散热快。在夏天,气温特别高的时候,水温能达到三十好几度,这时候青虾就有点受不了。而在冬天,要是没有适当的保温措施,水温下降得也快。老李就经历过一次,冬天没注意水温,结果好多虾都处于半冬眠状态,生长速度变得特别慢。后来他就开始采取措施了,在夏天他会给池塘里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来调节水温,像水葫芦、轮叶黑藻、苦草。
水葫芦繁殖速度快,能大面积地覆盖在水面上,遮挡阳光,减少水温上升的速度。但它的缺点就是容易疯长,要是控制不好就会影响水质和青虾的活动空间。轮叶黑藻这个南北都能适应的品种就很不错,它生长速度适中,能很好地吸收池塘里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同时调节水温的作用。还有苦草,南方很多池塘都有种植,它扎根在水底,对固定池塘底泥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调节水温。相比之下,北方的菱角就不适合海南的环境,北方的芦苇虽然在北方湿地很常见,但在海南沙地的水温调节上也没这些水生植物效果好。
像广东的阿强,他在一个普通的养殖场也搞青虾轮捕轮放。他说南方湿热的环境,池塘湿度大,细菌和寄生虫容易滋生。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在池塘边种了一些薄荷,薄荷散发的气味能驱赶一些蚊虫。薄荷不仅能驱虫,在温度比较高的午后,还能给池塘边降降温。还有薄荷周围的空气湿度调节得比较合适,不像有的地方湿度大得让人难受。
咱们再说说南北地域差异对青虾养殖水温调控的影响。南方夏天热,像海南这样的地方,阳光直射很强,除了种植那些水生植物,遮光网也是个常用的办法。而北方呢,像河北的一些养殖场,冬天冷,很多养殖户会搭建温棚来保持水温。但是温棚的搭建也是有门道的,不能太密,不然采光不好,青虾生长会受到影响;也不能太稀疏,起不到保暖的作用。
像浙江的小杨,他说他周围养殖户的养殖场景有家养的,也有在池塘养殖的。家养的青虾相对来说更精细一些,水温调控更精确。但成本也高,在市场上价格得高不少才行。池塘养殖的话,成本相对低,但是养殖规模大,一旦水温出了问题,损失也大。小杨他们那边的池塘有的靠近山里面,水温比较稳定。有的靠近公路,白天热晚上冷,这种情况就得更加注意水温调控了。
在海南沙地养殖青虾,水质也很重要。沙地的保水能力相对较差,水分流失快,所以要经常检查水质。老李就有这样的经验,他能从水的颜色和气味判断水质的好坏。如果水偏绿,那可能是藻类太多,得换水或者用点生物调节的方法。要是水有臭味,那就是里面有机物太多了。
咱们再看看北方山东的一位养殖户张大哥,他在那里的养殖场和南方的有所不同。北方的水源温度相对比较低,在前期养殖的时候得采取一些升温措施。比如用增氧泵把水搅起来,加快水温回升。同时,在池塘里放养一些一些水生植物,像菹草,它能在比较低的水温下存活,能起到一定的调节水温的作用。但菹草在后期水温升高太快的时候,也得及时清理,不然它死亡后会影响水质。张大哥说他还专门学习了水质检测的相关知识,隔一段时间就会检测一次水质的各项指标,确保水质适合青虾生长。
老李发现,在轮捕轮放过程中,虾的规格也很关键。如果捕捞的虾规格太小,经济收益不高;规格太大呢,又容易损伤。而且不同规格的虾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太一样。大虾相对更能适应一定的温度变化,但小虾就很娇弱。所以他在调整水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虾的规格。
还有在饲料的选择上,南北也有差异。南方的养殖户,像江西的养殖户会选择一些含有丰富浮游生物的饲料,这样能更好地适应南方的水质和虾的生长需求。北方的水质相对较硬一些,饲料要更注重营养的均衡和易于消化。北方的辽宁就有养殖户发现,用一些当地的谷物和鱼粉混合制作的饲料,能让青虾长得不错,而且成本低。
在海南沙地养殖青虾的四个月里,时间过得很快,但每个阶段都要精心管理。从虾苗下塘的大概30天左右就要开始观察虾的生长情况,到两个月左右时,根据生长速度和市场行情决定第一次捕捞的数量。到第三个月,基本就能看出养殖的成果了,第四个月收获。这个过程中,水温就像一个隐藏的指挥家,掌控着青虾的生长节奏。
在海南沙地的养殖场里,除了青虾,还可以套养一些鱼。比如罗非鱼,罗非鱼比较耐热,在海南的气候下生长得很好。罗非鱼和青虾之间还有一定的共生关系,罗非鱼的排泄物可以为青虾提供营养,青虾可以吃掉池塘里的一些浮游生物,减轻水质的污染。
有福建的养殖户分享说,他在南方的养殖池里也会放一些水葫芦,但是他发现水葫芦在不同的季节对水温的调节效果不一样。在春天和夏天的初期,水葫芦生长得慢,调节水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效果就突显出来了。而且他在水葫芦下面还会放一些小的水生动物,像螺蛳,螺蛳能吃掉水葫芦掉落的残体,防止水质恶化。
老李在海南沙地的养殖过程中,还发现风向对水温也有影响。比如南风天,水温相对较低,这个时候如果池塘水温过高,可以打开通风口,让凉爽的风进来。北风天则相反,水温可能会降得过低,就要注意保温。
咱们再说说在轮捕轮放过程中,怎么判断什么时候捕捞虾最合适。这和虾的生长周期、水温、虾的规格都有关系。一般当虾的规格达到市场的主流收购要求,并且水温还在适合虾生长的时候,就可以捕捞了。比如水温在25摄氏度左右的时候,虾的活力比较强,捕捞和运输都比较方便,虾的品质也比较好。
在海南沙地养殖青虾,还得注意池塘的周边环境。周围不能有太多的污染源,像一些工厂或者其他养殖场的污水排放口。有一次,老李附近的一个养殖场因为排水处理不当,污水流入了他的池塘,差点把他的青虾都毒死了。
咱们再看浙江的一位养殖户,他家的养殖场除了养青虾,还在旁边种了一些甘蔗树。到了冬天,甘蔗树的树干可以遮挡北风,减少池塘水面的热量散失。而且甘蔗树的叶子掉下来堆在池塘边,腐烂后可以作为天然的肥料,滋养池塘里的浮游生物。
北方的养殖户在水温调控上也会利用一些地热资源。像辽宁的一位养殖户,他的养殖场靠近一个温泉区,他把温泉水引入池塘,这样即使在冬天,水温也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适宜青虾生长的范围。
在海南沙地的青虾养殖中,虾苗的投放量也很重要。投放过多,虾苗之间竞争激烈,生长缓慢,而且容易生病。投放过少,又不能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影响总产量。老李在投放虾苗的时候,会根据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以及之前轮捕轮放的情况来决定投放量。
还有一个江西的养殖户提到,他在养殖过程中发现,不同季节的光照对水温的影响也很大。夏天光照强,水温升得快,他就采用遮阳网等措施减少光照。冬天光照弱,他就让池塘尽量向南北方向布局,这样可以让虾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温。
咱们在海南沙地养殖青虾,水温调控虽然难,但也有很多办法。从植物的种植到设施的使用,从虾苗的选择到周边环境的维护,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这就像一个复杂的大机器,每个零件都很重要。那大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或者好点子呢?比如说有没有那种特别适合某种特殊地形水温调控的水生植物?或者有没有一种创新的养殖设施能更好地调节水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