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我国的基建行业在全世界上都是排得上号的,在国际上更是被冠以“基建狂魔”的称号,近些年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从超级大桥到海底隧道,从高铁网络到摩天大楼,中国基建成果不断刷新着全球的认知。
可你能想象,有一天,中国竟然要“切断”世界最长的河流!这听起来是不是天方夜谭?
美国、日本的专家听闻都纷纷直呼:绝对不可能!
但事实就是如此,中国真的做到了!
苏丹天灾实录:雨季洪水灭顶,旱季无水求生
苏丹,那地方自然环境可不太友好。
一到雨季,洪涝灾害频发。
洪水像发了疯的猛兽一样,到处横冲直撞,把房屋、农田都冲得七零八落。
就说2024年7月下旬开始的雨季,苏丹东部、西部、北部多个地区连降暴雨,引发洪涝灾害。
截至8月12日,就造成了68人死亡、130人受伤,约1.2万栋房屋部分或完全倒塌,19.8万英亩(约合120万亩)农田遭遇严重破坏。
百姓们的家没了,一年的口粮也没了,生活苦不堪言。
旱季的时候呢,又干旱得厉害,河流全都干涸见底,人畜饮水都成了大问题。
大家为了找水,得跑好远的路,有时候排了半天队,也就接到那么一点点水,根本不够用。
这一涝一旱,对苏丹的经济和人民生活破坏极大。
农业是苏丹的支柱产业之一,可这么折腾下来,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经济能好才怪。
百姓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更要命的是,苏丹的电力极度匮乏。
一到晚上,很多地方就跟掉进了黑窟窿里似的。
工厂因为缺电,机器都没法正常运转,生产停滞,好多工人都因此失业了。
据了解,苏丹绝大部分地区每天都要停电至少数小时,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美日折戟苏丹大坝,中国成 “救星”
为了彻底改变国家发展的困境,苏丹咬咬牙,决定通过国际招标的方式,建造一座能改变国运的大坝。
消息一出,不少国家都心动了,纷纷摩拳擦掌。
尤其是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一开始也是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可当这些国家的专家团队深入苏丹,对尼罗河周边的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后,脸色就渐渐变了。
先说这尼罗河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河水流速时快时慢,水位也不稳定,变幻莫测,谁也摸不准它什么时候就会发脾气。
而且,苏丹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常年高温,动不动就能达到40℃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人站在外面,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更别说还要进行高强度的施工了。
不仅如此,这里暴雨还频发,刚建好的工程,很可能一场暴雨就被冲得七零八落。
另外,苏丹的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交通不便,运输材料和安装设备都成了大难题,大型的施工设备根本运不进来,就算运进来了,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停放和使用。
面对这么多棘手的问题,美日等国的企业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他们仔细权衡利弊,觉得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搞不好会血本无归。
于是,在一番纠结之后,这些曾经信誓旦旦的国家纷纷选择了放弃。
就这样,这个原本备受瞩目的大坝项目,一下子陷入了停滞状态。
就在苏丹感到绝望,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想到了在基建领域大名鼎鼎的中国。
中国这些年在基建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三峡大坝的成功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
苏丹怀着忐忑的心情向中国求助。
中国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组织起一支由顶尖专家组成的团队,奔赴苏丹。
经过严谨的评估和分析,中国毅然决定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并承诺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
消息传出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美日等国纷纷表示怀疑,他们心想:我们都搞不定的事,中国能行吗?大家都等着看中国的笑话。
但对苏丹来说,有人愿意接手这个项目,就已经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苏丹人民带来了希望。
截断尼罗河?比截断长江还难万倍,中国如何逆天改命?
截断尼罗河,这难度可比截断长江大多了。
长江我们都知道,那水量大、流域也广,可尼罗河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尼罗河流域地形高低起伏,一会儿是高耸的峡谷,一会儿又是低洼的平原,想要选个合适的坝址,那真不是一般的难。
不仅要考虑地质条件,看看地下的岩石够不够坚固,能不能承受大坝的重量,还得顾及周边生态,不能因为建大坝把当地的生态环境给破坏了。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工程师们可没少下功夫。
他们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电脑里建立起精准的数字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提前预判大坝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状况,像是洪水来了会怎么样,地震发生又会有啥影响,然后再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大坝又安全又实用。
高温环境对工人身体和施工材料影响很大。
为预防工人中暑,施工队准备了大量防暑药品和设备。
还研发了独特的混凝土保湿技术和特制水泥配方,解决高温干燥环境下混凝土的凝固和养护难题。
苏丹交通落后,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队就采用空运等特殊方式,还建立临时储存设施,优化物资管理流程,确保材料及时供应。
经过多年努力,2009年,麦洛维大坝顺利建成,历时约6年。
这座大坝一建成,就给苏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功解决了苏丹400多万人的水电问题,到了晚上,万家灯火亮起,居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麦洛维大坝亏本买卖?
有人说,中国援建苏丹麦洛维大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还没盈利,这岂不是赔本买卖?
实则不然,这背后有着深远的意义,带来的价值远超表面的经济收益。
苏丹麦洛维大坝项目成为了中国基建实力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国际基建市场中,各国都看到了中国团队高效的执行力和创新的技术应用,这也使得中国基建企业在各大国际招标中脱颖而出。
就拿葛洲坝集团来说,2025年初,中国在科威特又拿下了5.57亿美元的基建大单。
为啥能中标呢?还不是因为中国在基建领域打出了名声,施工速度快、报价还低,技术更是先进。
有这样的实力,越来越多的订单自然就接踵而至,纷纷找上了我国。
而且,中国在合作过程中会毫无保留地分享技术。
在苏丹麦洛维大坝建设期间,我们手把手教当地工人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
大坝建成后,当地的水电问题解决了,经济也开始发展起来。
反观一些欧美国家,在参与国际项目时,常常设置技术壁垒,将当地人员排除在核心技术学习之外。
他们还会在合同条款中暗藏玄机,附加各种不合理的政治条件。
之前某个欧美国家在非洲援建项目,合同里藏着各种弯弯绕绕的条款,工程进行到一半,就因为政治目的,提出一堆不合理要求,导致项目停滞,当地百姓啥好处都没捞着。
但这些情况,在中国这儿根本不存在!
中国可不是西方国家所说的那种虚伪之人,世界也并非只存在美国的霸权主义。
我们一直秉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实实在在地帮助其他国家发展。
这次实践让许多国家认识到,中国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算数的,不是虚言。
慢慢地,我们的声誉和口碑就在全球范围内传开了,越来越多国家都愿意和中国合作,一起搞建设、谋发展。
在未来,相信中国会在国际合作中继续发光发热,创造更多奇迹,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