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如果你想与中国开战,那你就别指

鉴清评趣 2025-09-16 10:42:31

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如果你想与中国开战,那你就别指望美国军队能用含有稀有金属的物资来进行补给了。 雷神公司作为美国导弹技术的领头羊,其“爱国者”防空系统、“战斧”巡航导弹等明星产品,从制导模块到雷达核心组件,无一不需要稀土元素中的镝、铽等特殊金属。 数据显示,雷神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磁体价值超12亿美元,这些材料经加工后制成的导弹部件,最终通过波兰、日本等国转售,为雷神带来数十亿美元利润。这种“中国原料-美国组装-全球销售”的循环,早已将美国军工体系与中国供应链深度捆绑。 追溯至2010年,中国曾削减30%稀土出口配额,全球稀土价格应声暴涨5倍。当时美国军工企业被迫支付数倍成本从中国紧急采购,这一教训至今让五角大楼心有余悸。 尽管美国坐拥全球13%的稀土储量,其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矿的储量达500万吨,但自1980年代起,美国为规避环保成本与劳动力压力,逐步将稀土开采、分离、精炼等环节全部外包至海外。 如今美国本土仅剩一座矿场在运转,且需将原矿运往中国加工——这种“有矿无厂”的尴尬,让美国军工企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五角大楼并非没有尝试自救。2023年,美国国防部启动“稀有资源紧急替代计划”,试图通过回收废旧电子产品提取稀土,但专家测算显示,即便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将增长400%,回收量仅能满足需求的5%。 更棘手的是,稀土加工涉及200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60%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虽拥有矿藏,却缺乏配套冶炼能力,且受环保审查与投资回报周期限制,扩产计划屡屡搁浅。 雷神公司的处境更具代表性。2022年因对台军售,该公司被中国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其在华2000名员工参与的C919客机项目、9家合资企业提供的航空电子维修服务等业务均受冲击。 更致命的是,中方反制措施直指其命脉——若限制稀土出口,雷神导弹产能将瞬间归零。这种“釜底抽薪”的威胁,迫使海耶斯在2023年公开承认:“我们无法像退出俄罗斯那样退出中国,重建供应链至少需要十年。” 美国军工企业的焦虑正在蔓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斗机,其发动机永磁体必须从中国进口;波音公司为降低风险,曾试图用日本替代供应商,结果因质量不达标导致整批零件报废。 这种“离了中国玩不转”的现实,让美国政客的“对华脱钩”论调沦为笑谈。数据显示,美国军工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95%,从导弹制导系统到夜视仪,从坦克装甲到舰艇声呐,中国元素无处不在。 这场供应链博弈的深层矛盾在于,美国试图维持军事霸权,却不愿承担产业链重建的高昂成本。重建稀土产业链需投入200亿美元建厂、培训数万名技术工人,而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规模效应,成本比美国低60%。这种结构性劣势,让美国军工企业陷入“离开中国活不好,留下中国卡脖子”的两难境地。 当海耶斯的警告从军工巨头会议室传向白宫,美国决策层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在高科技战争时代,供应链安全已成为比核威慑更关键的战略要素。 中国通过掌控稀土加工技术,悄然获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筹码——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近年来美军在台海、南海的挑衅动作始终保持克制,其背后既有战略考量,更受制于“断供”风险下的现实无奈。 这场供应链暗战远未结束。读者如何看待美国军工体系对中国的深度依赖?当技术霸权遭遇资源卡脖子,西方“去工业化”的代价是否正在显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