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老人都不喜欢年轻人纹身?因为在古代,纹身是一种刑罚! 在古代,纹身可不是个性表达,而是实打实的刑罚——黥刑,也就是在犯人脸上或身上刺字涂墨,一辈子带着罪人的标记。 这种刑罚从夏朝就有了,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才被废除,前后用了四千多年,深深扎根在老一辈的集体记忆里。《水浒传》里的林冲、宋江,不都被刺了字发配远方吗? 这可不是小说虚构的,宋代真就流行“刺配”之刑,犯了罪先打板子,再在脸上刺“强盗”“窃盗”这样的字,最后流放到偏远地方,脸上的刺青就是一辈子的耻辱印记。 老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话可不是凭空来的。古代黥刑不仅是肉体惩罚,更是对人格的摧残,受刑的人走到哪儿都被当罪犯盯着,连守门的差事都只能用黥面者,因为他们脸上的标记跑不掉。 这种“纹身=罪犯”的联想一代代传下来,在老人心里,好好的皮肤上刺字,就跟古代犯人受刑没两样。而且过去几十年里,纹身确实常和帮派、不良分子绑在一起,街头巷尾的标语都写着“禁止纹身”,这些记忆让老人对纹身更没好感。 现在年轻人纹身大多是为了纪念意义,闺蜜头像、家人名字、人生格言都能刻在身上,可老人们看不懂这种潮流。他们成长的年代可能还见过脸上带刺青的老人,听长辈讲那是旧社会的犯人,那些“刺字为囚”的故事还在坊间流传,这种印象比任何道理都深刻。 其实哪有绝对的对错呢?年轻人觉得纹身是刻在皮肤上的故事,老人看到的是刻在历史里的教训;年轻人追求独特,老人坚守传统。 下次爷爷看到你纹身唠叨时,不妨跟他讲讲纹身背后的意义,也听听他说当年村里谁因为纹身被指指点点的旧事。 毕竟时代在变,可对“身体”的重视、对“尊严”的守护,其实是两代人共通的底色,只是表达方式隔着“几千年”的时光而已。
多铎与豪格关系很好,多铎还拥戴豪格继位,可惜豪格不争气。历史上,多铎、豪格经常并
【3评论】【17点赞】
yy
讲的在理,当兵体检要求不能有纹身,认识的人曾纹过的有的都又'洗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