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
编辑| 凭栏
前言
“李嘉诚卖港口”事件,在商界引起巨大轰动,此次交易的港口数量高达43个,预估价值228亿,结果他142亿就卖了,还是卖给了美国的犹太人公司。
他为什么不卖给中国?为什么宁愿赔钱也愿意卖,他嗅到了什么危机?
转移资产
李嘉诚家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投资了港口生意,除了中国大陆和香港以外,海外港口数量多达43个。
这些港口不需要家族花费太多心思经营,每年营收就能达到上百亿美元。
最主要的是,李嘉诚的“长和”公司手握经营权,可持续到2046年,还有21年到期,未来预计还有上千亿美元入账,可谓是财源滚滚。
但谁能想到,李嘉诚居然把这些摇钱树,打包卖给了美国一家贝莱德财团,企业创始人是犹太人,高层领导也有不少犹太人。
43个港口80%的股权,涉及23个国家,覆盖亚、欧、美三大洲,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
包含199个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长和公司才卖了142亿美元,可以说是“低价贱卖”。
李嘉诚宁愿自己吃亏,也要把港口卖给美国公司,他为何不卖给中国企业?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港口不是李嘉诚主动找卖家脱手的,而是美国在背后不断施压,他不得已抛售。
美国看上了这块肥肉,从中作梗,这笔交易最终以“清仓式”姿态完成,“长和”公司不仅卖出大部分股权,还把在全球的港口资产一并打包出售。
吃亏还是沾光,局外人看的明明白白的,李嘉诚作为商业大佬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美国如此明目张胆的“收割”华商资产,背后有何原因?
美国危机
特朗普还没二次上任前,就公开宣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不应该被“中国把持”。
这是纯纯的污蔑,中方多次表态并未参与经营,巴拿马政府也为中方证明,可美国依旧以“应对中国影响力”为由,威胁收回控制权。
由于美方持续施压,今年2月,巴拿马总检察长以“违反宪法”为由,要求废除长和公司的港口特许权。
这一幕总感觉似曾相识,当初赵长鹏也是被美国起诉,说他违反美国法律,最终被美国制裁。
这次是美国故技重施,还是长和公司真的违法,现在说也没有意义了。
反正在此背景下,长和公司选择“壮士断腕”,将资产转售给美国公司。
这家集团财力雄厚,背景更是深不可测,在买走李嘉诚的海外港口前,他们还接手了乌克兰的国家资产。
据了解,巴拿马运河周围驻扎有美军基地,特朗普执意“收走”,情急之下指不定会做出什么。
港口说不定运营权被强制终止,与其让运河处在未知的风险中,提心吊胆的活着,还不如主动避免。
低价贱卖能免去卷入国际纠纷,这符合李嘉诚的一惯行事作风,不跟权利对抗,看看赵长鹏如今的下场,就知道李嘉诚有多精明。
李嘉诚的做法完全不同,不仅让他现在能全身而退,还卖了一大笔钱,再说,他今年已经97岁了,一大把年纪的老人了,要是被起诉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从赵长鹏到李嘉诚,为何美国总是跟华商过不去?
收割财富
众所周知,美国现在背负36万亿的美债,这债务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迟早有一天会引起雪崩。
2025年,美国有7万亿美债到期,需要进行兑付,可据了解,去年一年美财政收入为4.92万亿。
一年赚了4.92万亿,还账就要还7万亿,差距悬殊不是一般的大。
加上2025年的财政收入,才算勉强顾得上还账,可财政其他项目支出的钱又该从何而来?
面对庞大的财政赤字,美政府必须想办法解决,全球收割财富就是一条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路。
此次收购李嘉诚的资产,将43个海外港口收入囊中,不仅可以充实美国国库,还能削弱潜在对手。
美国华人圈担忧自身资产安全,正在减少美元资产比例,加速将资金转移至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或者回流中国内地。
美元指数连续下跌反映这一趋势,长远来看,这将会加剧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推动全球资本流向更稳定、更具增长潜力的区域。
像李嘉诚,他特别保留了中国香港、深圳及内地港口资产,如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和大陆港口。
未来中国还需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完善,争取在国际贸易上,开辟出新的贸易走廊,让中外贸易能更加稳定持续的进行。
参考信源
湖南日报,2025-03-06,《李嘉诚,突发!卖掉43个港口,价值16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