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来计划观看直播的,但是因为一个饭局而耽误了,所以今天补了下课,视频较长,暂时看了1/3,计划花两天时间看完,后面再反复看。
为啥呢?为啥不一次性看完?提不起兴趣,视频内容不好?那为啥又要反复观看呢?
一是:视频的确很长。现在短视频搞得注意力很难坚持集中(哎……)。
二是:看了前半部分,的确很多戳中了我的点,很想静下心来慢慢看,反复再去捕捉一些自我化疗的点。
说回正题,那前半部分内容,到底哪些戳中我了。我不想当“学习委员”或者字幕编辑去梳理罗列内容。我想讲的是罗老师说的一些让我感触最深的事。
一 逐字稿
是我前一个项目结束,公司把我调到新项目的第一天,当天下午,人事通知说到年中,项目公司要进行年度总结,要采用PPT集中演讲的方式,限定15分钟时间,且要打分排名,前三名而且有项目总亲自挑选的礼物。人事特别跟我说“虽然你刚到,也要写,就写你上一个项目的”。
刚到一个新环境,人基本不认识,心里难免有些没底。有要求,咱得干啊?牛马不就是这样。花了一天时间写完PPT后,就开始想到时咋讲,想来想去,大体逻辑也有了,但是每次想的表达总是不一样,也不顺畅,心想这毕竟第一次到这,也不能太丢脸,无意识中就那笔一字一字将要想讲的东西写写来,感觉大功告成,但以讲的方式一试,靠,时间太长。然后又修修改改,在逻辑衔接、字数上进行调整,再辅以语速的一些配合,基本达到要求。
在后来进行讲演结束后公布结果时获得了很不错的分数和名次,印象最深的是项目总的一句:有些刚加入连名字我都叫不全的新人差点把我们这里老员工干掉了……
在复盘这件事时,深感将要讲的内容一字字写下来的这个环节立了大功。这一次经历让我在以后需要正式讲演PPT时都会将要讲内容一一写下来,不断优化调整控制在限定时间内。
这次看到罗老师这么一讲,我才知道我的这一行为,其实有一个专属名词“逐字稿”。心中难免一惊,哎呀,我尽然在几年前就用上了“大神”的这一方法?其实“成事”的路并没有武侠小说中那样的奇招怪招,它本来就很简单,只是在你遇到问题时,没有再前进“1cm”
更大的感受是,为了做好一件事,肯定有办法,这种办法有时就是最简单、最笨的办法,而这种办法往往也很有效。
二 严整性
关于罗老师谈到他做微信60秒这事时,他讲到了人对于“严整性“的天然契合性。其实这有点家居收纳的感觉,我比较喜欢做家务,而且对于收纳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我爱人对此没啥概念,所以会经常有些小摩擦(哈哈)。
其实这种严整形贯穿今古,就拿紫禁城来说,他就是这种严整形在建筑上的代表,江南水乡园林或许有它独特的美,但我更中意这种“严整”。
罗老师的60秒的来源有巧合,但他在发现这种规律后一直控制如此精确,真是让人肃然起敬。这种严整再加上数量的堆积,给人震撼的冲击感,就像访谈中谈到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摆牌简单,但整齐划一的庞大数量,在那么一刻,它就发生了质变。
今天就想到这些,回到一开始说的,会反复观看,因为这段访谈真的戳中了我的点。罗老师的一些做事方法不是什么“葵花宝典”、独门绝技,很接地气,贵在向前再进1cm,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