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有着扭转乾坤之力。而这一切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每时每刻的学习与积累,然后厚积薄发。
关于毛主席爱书,历史上有很多记载,例如他四渡赤水、北上陕北的传奇过程中,他都在如饥似渴的去抢夺每一份能够看到的书籍,当然了,这之中也有精彩的龙云献图(书)。
按照毛主席的性格,一旦他看中了哪本书,是任谁都抢不走的,就算是周总理也不会去干预他。然而,就有这么一个人,不仅和毛主席一样爱书如命,甚至还敢抢毛主席的书,逼的毛主席急眼。
曾经,美国女作家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这样记载过:红军中有两个才子,一个是廖承志,另一个就是朱光。而这位敢和毛主席叫板的人物,就是这两大才子之一,朱光。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传奇才子究竟有何能耐?为何能逼得毛主席妥协?朱光,作为后来的红军才子,他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
朱光早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导致家道中落,导致他小时候不得不被迫辍学。
但幸运的是,他先是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帮助,之后又得到了玉林第二省立高中的校长、广西著名革命先驱朱锡昂的栽培。
这些学者的庇佑,再加上朱光本身天赋与努力加成,让他很快脱颖而出。
根据资料记载,朱光不仅读书厉害,字画水平也十分了得,据说能两手同时执笔写出好字,不少作品还被人奉为珍藏。
而同学追捧、老师欣赏,也并没有让他得意自满,他依旧义无反顾的宣传革命。1925年,朱光亲手绘画了广西博白县立初中的第第1幅列宁画像,那一年他才19岁......
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那些革命烈士脖子上系着的一条条鲜红领带,就是由共青团广州市委领导人之一朱光所设计。
从优秀学生到革命热血青年,这个转变过程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并非如此简单。
如同毛主席等伟大先贤一样,朱光的热血如同火焰,一旦点燃就不可能被浇灭,直至烧毁一切黑暗。朱光虽没有毛主席那么厉害,但他凭借过硬能力和早期参与革命的身份,也经历了当时的诸多大事件。
例如1931年11月,苏维埃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随后发行了第一张人民币,而这张人民币就是朱光亲手绘制刻版的。
如此有才,又那么年轻,这让人们从朱光身上看到那个朝气蓬勃的苏维埃是多么昂扬。但这还仅仅只是开始,随后朱光获得了那个“掌握时代密码”的男人赞赏。
那是1937年的延安,朱光领导中国文艺协会戏剧组首次登场亮相。
在话剧《碳矿夫》中,廖承志出演老矿工,朱光则扮矿工之子,赢得了满堂喝彩。之后,他们又演出了很多精彩的话剧,例如《血祭上海》。
对于这些精彩演出,毛主席大加赞赏,甚至直接甩下了一句话:这个班子不要散了。毛主席的认可让中国文艺协会戏剧得到支持,朱光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潮。
1938年,共产党人自己创办的综合性艺术学院——鲁迅艺术学院挂牌,朱光作为发起人之一担任学院秘书长,和廖承志一起被誉为“红军剧社杰出演员”。
当然,我红军多是文武双修之辈,朱光也是不例外,除了搞文艺工作很行,他在政治军事方面也有很不错的造诣。
时间回到1932年,朱光被上级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时期红四方面军有分裂分子想割裂红军。此人掌握了权力,但在军事方面又瞎指挥,结果导致部队损失十分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朱光严厉指责了对方的错误,然后要求党中央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可惜,分裂分子不仅没有接受批评,反而暗地里使阴招。
1933年他将朱光给囚禁了起来,先是对他严刑拷打,然后又开除了他的党籍。本来,朱光难逃一死,但因为他的文化水平极高,又能绘制地图,所以没有杀害他。
然而,分裂分子也担心他逃走,所以将其关押起来,让他戴着手铐镣铐工作。在长征的路上,朱光被逼着背着沉重的油印工具,跟随部队三过草地。
这是如同炼狱一般的经历,朱光几次死去活来,但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而他和廖承志也成为了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的两大传奇。
后来三大主力会师,朱光恢复了党籍,再次得到重用,于是就有前文提到的朱光组建剧团以及参与艺术学院的创办。
不过,若只是这样的经历,还不足以让朱光和毛主席“扳手腕”。
但一切是那么巧合,朱光、毛主席通过戏剧和文化成为了好朋友,两人之间毫无架子,朱光也没有把毛主席当主席身份看待。
例如,两人之间发生过著名的“夺书事件”。
那是1937年,朱光向毛主席引荐了一位青年作家,此人在得到盛情款待后,就拿出了被日军炸毁的废墟中捡得的莎士比亚4部名著以及两卷残帖。
毛主席一看到这些名著,眼睛都冒光了。但就当他要去收拾这些作品时,眼疾手快的朱光直接就全抢了。
看到这一幕,毛主席急了眼说道:“岂有此理。”朱光却毫不在乎的表示:“见面分一半…再说了,我是南国社元老,当然有权利决定剧本归谁。”
两人互不退让,唇枪舌剑,让一旁的宋书人急得直挠头,迫不得已只能对两人进行评分。但朱光还是强行夺走了两部名著和一个碑帖,还笑着对毛主席说:“这样分配合理了吧?”
毛主席对这个年轻朋友毫无办法,只能挥挥手,忍痛割爱。
其实,朱光也不仅只和毛主席关系好,1938年他又成为了朱老总的秘书兼八路军前敌指挥部秘书长,成为了朱老总的朋友。
1940年他又担任129师宣传部部长,与贺老总又成为好友。期间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条例,成为了如今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指导员工作条例》的重要依据。
后来,朱光调任广州,期间他来到北京拜访老领导朱老总,还没来得及去拜访毛主席。
结果就惹得毛主席对他不满:“你这个同志怎么回事?为什么来看朱老总不来看我,不怕我把你忘了?”
朱光则笑着回复:“朱老总是我的本家,自然要先看他老人家了。”此话惹得三人哈哈大笑。不过玩笑归玩笑,朱光后来也去看了毛主席。但这真来了,可一度吓的毛主席不轻。
因为朱光眼睛直溜溜的在他的书柜里转,跟个强盗一样。毛主席不得不感慨:“你个朱光,还想读哪几本书呢?”朱光不好意思笑了笑:“岂敢,岂敢。”
之后两人又是一阵闲聊,毛主席为他赠诗《长征》,朱光也写了一首诗回复毛主席,两人这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在之后的日子里,朱光一直主政广州,开创了主政三市成绩斐然的记录。而他和毛主席的关系也一直保持到了最后,成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