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11点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同时发射升空的还有在火箭上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
这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0次飞行。
长征六号丙呢是一型两级火箭,采用先进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一级火箭直径为3.35米,二级火箭直径2.9米,起飞重量约215吨。可以将2.4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距离地球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为啥型号上有个“丙”呢?按照“甲乙丙丁”顺序,长征六号丙应该前面还有两位前辈啊。没错,前面的确有两名前辈。分别是:长征六号和长征六号改。
长征六号丙火箭,是在长征六号和长征六号改火箭基础上研制的。延续了长征六号火箭的光杆构型,还捆绑了采用固体燃料的助推器,并且一捆绑就是4个。这样,长征六号丙火箭,就填补了我国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到2吨的空白。
长征六号丙火箭因为有前面两位前辈的经验,大大节省了研制周期。从设计到发射,仅历时3年多。而传统的火箭周期可是都在4年以上。
最近雷军在北京车展上,提出倡议,能不能将汽车转变为可自定义的模块化产品。很多人认为如果这一倡议能够成功实践,那么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汽车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模块化汽车的核心理念在于其创新性的设计,即通过统一接口实现各品牌配件的兼容互通。这一革命性的概念不仅简化了汽车内部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硬件数量,更赋予了车主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传统的汽车设计中,硬件和配件往往受限于特定品牌和型号,导致车主在维修、更换或升级部件时面临诸多限制。然而,模块化汽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其独特的统一接口设计,使得不同品牌的配件能够无缝对接,互相兼容。
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个人喜好,随时对汽车进行“装修”。无论是追求更舒适的座椅、更高效的发动机,还是引入最新的智能驾驶技术,车主都能够轻松实现。这种灵活性让模块化汽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定制”出行工具。
雷军的创意来源于哪里,圈叔不得而知。不过这次发射的长征六号丙火箭,却充分在航天领域实现了“模块化”火箭。
长征六号丙火箭在设计初期,就预设了可适配多任务的要求,并且在投入生产时,也带有“可适配多任务要求,并且可以滚动组批投产”的标准火箭模块为设计任务。
在前期不明确发射要求时,长征六号丙火箭就是一枚“标准火箭”。一旦明确了发射任务,就可以按照卫星的配套要求,进行“加装和改进”。长征六号丙火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适配不同规格的整流罩。
而且这次发射的四颗卫星,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通过商业化竞拍方式实施的一次“拼车”发射。这可真是赶时髦了,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硬是搞成了“顺风车”,如果企业有去太空耍耍需求,或者快递收件方是太空的话,新火箭给出了实惠的价格,“乘客”们也可以“拼车”上天了!
2023年7月份,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首次公开竞拍,在竞拍中,可以看到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计费标准是:每公斤8万元。
虽然同为“快递”,长征六号丙可真正做到了最贵“快递”。虽然价格昂贵,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首批乘客,就有四位之多。
海王星01星:一颗专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卫星,凭借其先进的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无论是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灾害的预警,还是海洋环境的保护,海王星01星都能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其高精度的监测能力,为海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海王星01星还携带了一个展开直径约4米的散状天线,这可不是用来通信的,而是用来对地成像的核心设备抛物面雷达。它对地球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并解析从地球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从而获取具有大量信息的雷达图像。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能力。
圈叔用通俗的话来解释一下,就是说你不管是晚上还是这个白天,甚至在有这个大阴天啊,云雨天气,包括沙尘等恶劣的天气,我们都可以不用考虑这些因素,直接成像。
和传统雷达卫星不同,海王星01星还可以通过拍视频的方式判断慢速移动目标的移动方向,掌握它的短时间内动态特征。尤其对港口管理非常关键。
据悉,海王星座初期规划发射13颗卫星,所以未来可能它会成为“拼车”的常客。
智星一号C星:以其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为地面提供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在偏远地区和海洋通信方面,智星一号C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确保通信的畅通无阻,还能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宽幅光学卫星:其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高分视频卫星:能够提供连续的视频监控能力,对于动态跟踪和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黑科技还有。比如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AAC技术,圈叔通俗理解为火箭的智能驾驶,能通过对火箭姿态的精准控制,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
而为了能带更多货,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还用上了轻质化贮箱为火箭减轻自重。采用了2.9米大温差泡沫夹层共底贮箱,尽可能多带燃料,以实现火箭能有进一步的运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