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当代中国艺术展”来到文艺复兴的重镇——罗马,走进达芬奇博物馆,透过时空,向一代巨匠致敬,并以艺术史的写作方式,梳理当下中国艺术作品,呈现给罗马的公众,让民众感受中国艺术的魅力,同时,深入观察中国艺术的发展样态。本次展览通过视觉艺术,架起东西方艺术对话的桥梁,目的是在与他者的对望与交流中,更好地给未来以展望,并且透过艺术让我们看到,
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希望。
展览名称:望:当代中国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1日—16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罗马文书院宫 · 达芬奇博物馆
展览内容:展出绘画、装置作品约90件
画册出版:展览出版同名画册,收入作者简介、作品图片等文献资料
联合策展:意大利罗马文书院宫 · 达芬奇博物馆、当代油画
协办: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意大利达玛索酒庄
“望:当代中国艺术展”前言
“望”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展”的主标题,意味着拉开距离,犹如登高望远,从远处,以更高更宏观的视角观察当下中国绘画及视觉艺术的整体面貌——再透过宏观状貌,由表及里,呈现当下中国视觉艺术语言发展的脉络,以及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望”,也意味着透过时空,回望同样伟大的东西方艺术传统,因为,中国的近现代艺术既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哺育,又吸收了西方艺术的传统,对于传统的回望,其目的是更好地给未来以展望,并且,在与他者的对望与交流中,更有利于深刻地认识自己并找寻到前行的方向。
因此,“望:当代中国艺术展”系统梳理当下中国艺术家的绘画、装置等艺术作品,来到了文艺复兴的重镇罗马,并且在达芬奇博物馆展现给意大利公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不仅是让当代中国艺术穿越时空致敬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一代巨匠;并且是和意大利当代艺术展开交流与对话,让意大利民众感受中国艺术的魅力,以及深入观察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样态。
本次展览将通过视觉艺术架起东西方艺术对话的契机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定将在中意两国美术史以及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
佛光
布面油彩
80×60cm
2022
小崔
布面油彩
100×80cm
202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布面油彩
100×80cm
2021
物理学家—杨振宁
布面油彩
100×80cm
2021
黄河声音
布面油彩
80×100cm
1998
寿比南山——钟南山院士
布面油彩
100×80cm
202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布面油彩
100×80cm
2021
老伴
布面油彩
70×60cm
2015
期待
布面油彩
61×72cm
1987
桃花春风
布面油彩
85×60cm
2021
吻
布面油彩
60×50cm
1993
二月花
布面油彩
2022
杜鹃花
布面油彩
40×30cm
2022
静物
布面油彩
48×57cm
1991
静物
布面油彩
54×70cm
1987
我擅长油画,常常把写实比作大地,大地是载体,也是渡船,它承载着我的艺术追求驶向彼岸。
我对油画的笔法或者说是笔触,作为释放自己情怀的工具。每当我面对画布的时候,时而宁静致远,时而潮水涌动。我十分重视写与描的关系,认为写很困难,描较容易。写,首先基于要对形与色的关系,有准确的判断之后,一笔下去,形具神生。实在讲,写的是气韵,是精神,而非载体。
我喜欢拙中求巧,大拙大巧。我将拙,视如初心本性,巧不大重视。只要用真心去写,巧也自然在其中了。拙是因,巧是果。
我喜欢藏传佛教文化,对藏区的人文景观久久不能忘怀。我画《佛光》,是以麦宿尼玛老师为创作素材。什么是佛光?佛是觉者,觉悟了的人。光是什么?光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没有一丝毫的疑惑,才能称之为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正有一束光,如果依文解意,三世佛决定喊冤。佛法的经典难就难在意在言外。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回归自性,是我的艺术梦想,也是唯一的艺术追求。
——杨国荣
杨国荣 | YANG GUORONG
1961年生,四川省南部县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 年、2017 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获得者。1986年至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油画专业。
关于罗马文书院宫·达芬奇博物馆
意大利罗马文书院宫又名坎塞拉宫(Palazzo della ancelleria),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宫殿,建筑面积6000平米,位于罗马的协和大道,距离圣彼得大教堂仅几步之遥,周边环绕罗马著名旅游景点,处于罗马城文化遗产的核心地带,1489-1513年建造,曾作为神圣罗马教会的红衣主教的宫殿,是罗马最早的文艺复兴式宫殿,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宫殿内设有达芬奇博物馆,分主题展示绘画、雕塑、装置等作品,馆内常设达芬奇展览,展出的作品呈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材料、工艺,以及达芬奇的绘画、设计、科学发明等种种伟大成就。
“意大利罗马文书院宫 · 达芬奇博物馆”周边环境及馆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