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3岁聂荣臻预感大限将至,自称该走了,挣扎着安排三件事

围讯见闻 2023-04-09 16:00:46

聂荣臻被称为中国十大元帅当中的“福帅”。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话对聂荣臻元帅来说好像并不适用。

征战战场的几十年,他上过前线,跋过山、涉过水,曾与敌人的子弹擦肩而过,但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但岁月无情,聂荣臻的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尤其是上了年纪后,巨大的工作强度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1992年5月14日,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里,聂荣臻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其实在逝世的前几个月,聂荣臻就有预感自己已经时日不多。

“我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态,恐怕我熬不过去了。”看着病床上重病缠身的聂荣臻,两位秘书的心里何尝不难受。

秘书按照聂荣臻的要求将一个录音机摆放在了床头,聂荣臻思索再三,用微弱的声音诉说着遗愿……

厚道二字是聂荣臻的“底色”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聂荣臻:“聂荣臻是个厚道人。”“这是我的砚台,送给你了!”1907年,私塾里,8岁的聂荣臻把自己的砚台呈现在了陈善之的面前。

陈善之小心翼翼接过砚台,眼神里充满了感激,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同学的温暖。

陈善之是一个“插班生”,他的家里并不富裕,书包上打满了补丁,里面也只是装有几张皱皱巴巴的纸,连个像样的笔墨砚台都没有。

教书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跟陈善之的家长沟通,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经济实在有限,根本给予不了孩子太高的学习条件。

那次在上课前,大家都准备好了必须的学习用品,而陈善之则把头埋得很低,把手伸进破旧的书包里,拿出来了一个用来装咸菜的粗瓷碟子。

“大家快看,这就是陈善之的砚台!”孩子们都在起哄,笑话他。

唯独聂荣臻对他充满了怜悯之心,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砚台送给了陈善之。

回到家后,父母不但没有训斥他,反而是鼓励他这样做,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慢慢在他心里萌芽。

在聂荣臻10岁时,那是一年冬天,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聂荣臻早晨特意多穿了一件御寒的衣物。

在前往私塾的路上,聂荣臻远远看到了一个独身的小女孩,她孤独地坐在一户人家门口,试图可以暂时躲避大雪的洗礼,她的身上只穿着薄薄的单衣,被冻得瑟瑟发抖,与冰天雪地的环境明显不搭。

“我和祖母相依为命,请问可以给我一点吃的吗?”待聂荣臻走近后,小女孩低头说道。

当时聂荣臻身上也没有吃的,他便问道:“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我可以带你去找他们。”

小女孩愣了一下,她的眼睛湿润了,哭哭戚戚地说道:“我的爸爸妈妈都饿死了……”

聂荣臻不由得一惊,他十分可怜小女孩,便把她带回了家。

当时聂家没人,聂荣臻把女孩安顿好,先是找来了妹妹的衣物给小女孩穿上,随后给女孩倒了一杯热水,不久后,女孩的身体明显改善了很多。

之后,聂荣臻到厨房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她,小女孩看着眼前热腾腾的饭,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在小女孩离开前,聂荣臻塞给了她几个馒头,以供她的接下来的几天不至于饿肚子,并送了几件妹妹的冬季衣物,保证她不再受到严寒的侵袭。

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军人时代,聂荣臻始终保持着热情、淳朴的作风,他善良,乐于帮助他人,他同样也教育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待人厚道,千万不可甩脸子、摆架子。

“欧洲之旅”改变思想

辛亥革命前期,民主主义思想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受到环境的熏陶,聂荣臻的内心不再受到封建主义的禁锢。

聂荣臻成年时正值军阀割据的年代,他不满于军阀犯下的罪行,在深刻的反省与学习之中,聂荣臻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科学救国”才能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

1919年前后,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极为迟缓,大街小巷的商铺以及每家每户的日用品随处可见日本货。

聂荣臻看不惯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地上,为什么日本货占据了主要市场?

聂荣臻不得不思考,想要实现国富民强,不被外国欺压霸凌,必须要“实业救国”。

“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在华特权!”每次救国运动中,聂荣臻总是站在前列。

1919年,聂荣臻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离家前,他向父母许诺学成归来后再孝顺两人,但谁也不知道的是,那次的离别竟是永别。

后来,聂荣臻每每回忆父母之时,眼里都忍不住流下泪水,他还没来得及尽孝,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儿子。

但聂荣臻并不后悔当初赴法的决定,因为那次“欧洲之旅”彻彻底底改变了他的思想。

赴法后不久,聂荣臻去了比利时攻,在这里,他有幸阅读到了马列主义先进书籍。

他的思想仿佛得到了升华,他明白只有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不被奴役、不被压榨,聂荣臻的信仰发展成为了“社会革命论”者,1923年,聂荣臻加入中国共产党。

聂荣臻深刻意识到要想拯救国家和民族,让全国四万万同胞都能穿得暖、吃得饱,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美好愿景。

之后的聂荣臻陆续参与了土地革命、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依旧在为党和国家奉献着热血。

聂荣臻在枪林弹雨中能做到毫发无伤,在地下工作期间从没有被敌人发现过破绽,从黄埔军校任职到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聂荣臻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聂荣臻同样站在第一线,他时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其中的平型关大捷就是他与师长林彪共同指挥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同样不甘落后,再次站在战场上,石家庄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上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开国大典前,聂荣臻再次跻身一线,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主管军队工作,在回忆这一时期的工作时,聂荣臻表示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繁忙的时候。

那时候的中国科技落后,百废待兴,聂荣臻始终没有摒弃“科技救国”的信念,他曾说: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打出来了一个新中国。我相信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一定能够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

他通宵达旦地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每一件事都要亲自审查,确保无误,白天处理完职务后,晚上又要和毛主席研究问题,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聂荣臻曾立下誓言,要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中国科技事业,指挥带领中国的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不再被其他国家瞧不起。

在聂荣臻的带领下,我国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建军道路走上了现代化,军队的建设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在聂荣臻的带领下,我国“两弹”的主要决策变成了现实。

朝鲜战争时,志愿军的部署、训练、供应、协同等工作几乎都是由聂荣臻一人包揽,这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聂荣臻的努力,“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聂荣臻同样有很大的功劳。

蜡炬成灰泪始干

聂荣臻也是肉体凡躯,他也会感觉到疲惫,但党和国家需要他,在他心里,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还有多余的精力,就一定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建设当中去。

其实聂荣臻年轻时的身体状态还算不错,至少比常人要好很多,因为他从小就特别喜欢体育运动,中学时期的他可是校足球队的“明星人物”,除此之外,网球、排球也是聂荣臻的最爱。

即使身体健壮,但也难以抵挡繁重的工作,新中国初期,也正是聂荣臻最为繁忙的时候,他病倒了。

毛主席对聂荣臻的身体状况十分重视,他曾不止一次建议聂荣臻暂缓工作,先尽心调养一段时间,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抗美援朝时期,聂荣臻因为事务繁多,办公室里的灯整夜整夜地亮着,曾有数次连熬了几个通宵。

1952年9月份的一天,聂荣臻拖着劳累的身体调车去了京郊,此行是为了视察国防工程的建设,他事无巨细地翻阅文件,观察建设情况,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落实到位。

忙完这项工作后,聂荣臻感觉有点头晕,他深吸了一口气,尽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一下疲劳。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聂荣臻有了暂时歇息的时间,虽然身体在休息,但他的脑子还在思考着接下来的工作。

回到办公室后,聂荣臻倍感心力憔悴,他慢慢悠悠想要回到座位上,但途中出现了意外。

聂荣臻突然眼前一黑,脚下发软,一下子就摊到在了地上,秘书被这一幕吓坏了,赶紧喊人把他送到了医院。

经检查,聂荣臻是脑平衡神经失调,并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毛主席听说这件事后,一再叮嘱聂荣臻要注意身体。

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聂荣臻的病情有所缓解,他实在放心不下志愿军的事务,坚持要求出院,但此时的他没有达到出院要求。

在聂荣臻的坚持下,医生最终没能拦住他,他出去医院直奔办公室继续未完成的工作,抗美援朝结束后,聂荣臻对身体极为重视,他开始每天晚上都散步,并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么一来,聂荣臻的身体情况有所好转,但病根却难以除掉。

后来,聂荣臻的心脏病也时有发作,每次都让秘书心惊胆战,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到了60年代,聂荣臻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除了高血压和心脏病,他的肝脏也遭遇了疾病,身体状态大不如前,精力上也比不上年轻时候了。

聂荣臻不太喜欢医院的环境,因为医院的病床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自己是一个病人,所以只要不是太大太麻烦的病,聂荣臻都坚持在家中治疗。

聂荣臻在1989年及1991年时曾突发了心梗,那时候的他已经90多岁高龄了,幸好医护人员距离聂荣臻位置较近,能及时赶到并进行了救治,让聂荣臻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担心聂荣臻再有个三长两短,提议进行住院治疗,聂荣臻一开始有些抗拒,但为了身体考虑,最终还是接受了住院。

“这次犯病不是个好兆头,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挺过去。”1991年9月,病床上的聂荣臻跟两位秘书简单聊了聊,他害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聂荣臻自己的身体他自己最了解,或许是已经意识到大限将至,聂荣臻给秘书吩咐了三件事。

临终前的三件事

聂荣臻特别钦佩毛主席,在临终前,他吩咐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房间里挂上毛主席画像。

其实在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聂荣臻和毛主席画像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

那时候的聂荣臻任北京市市长,在毛主席画像绘制过程中,聂荣臻曾到现场看过一次,第一看他就觉得毛主席画像真是神采奕奕。

但仔细一看,聂荣臻总觉得好像还差点意思,当时的画像是按照毛主席的照片绘制的,衣领上的风纪扣没扣上,要是把这枚风纪扣扣上了,不光更符合开国大典庄重的气氛,更能凸显毛主席的端庄。

这一提议当即被采纳,这一改,毛主席画像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时间回到聂荣臻临终前,房间里挂哪张画像呢?聂荣臻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画像要大,因为聂荣臻视力不太好,大的画像能看得清楚,第二点就是一定要突出毛主席的风采。

秘书再三思索下,最终确定了两幅画像,其一是毛主席办公像,另一个是聂荣臻、贺龙等几名元帅和毛主席的合照。

秘书更倾向于第二张画像,因为不仅包含了毛、聂两人,而且神情和动作都很出色。

但聂荣臻有不一样的观点,如果要挂合照的话,毛主席得站在最显眼的位置才对,合照明显不符合聂荣臻的要求。

于是,那张毛主席办公像挂在了房间内最显眼的位置,聂荣臻时不时注视着画像,像是在和主席进行无声的交流。

第二件事是关于聂荣臻的老战友彭真,两人是多年来的老搭档了,在工作上有很多交集,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可以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聂荣臻是多想再去看一眼彭真老战友,但他此刻的身体状态太差了,有心无力。

于是,聂荣臻托人给彭真带了几句话,他先是感谢了彭真的关心,后又提到了疗养身体的经验,以及从容面对生死的信念等等:

1,大革命时期还健在的领导人只有四五个人了,请多保重。不能走时不要勉强走,可坐车让人推着走;2,自己的心脏病有好转,但肠胃消化不好,谢谢彭真同志的关心;3,自己已经93岁,入党70年了,但仍想争取多活几天,想亲眼看看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4,我一生生而无憾,死而无恨;5,现在出版的东西太多,说长论短任人评说吧。

最后一件事准确来说不是吩咐,更像是遗言。

“我现在身体不容乐观,恐怕是抗不过去了……”1992年4月12日,聂荣臻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他的每次呼吸都很困难,没说出一句话都几乎要用尽全力。

秘书一直在安慰他,说要相信医学,但聂荣臻就想趁着头脑清醒时,留下一些话。

按照聂荣臻的要求,秘书将他的家人叫了过来,随后将一台录音机放置在了床头。

聂荣臻想了想,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我已经93岁了,寿命已算是很长的。我入党已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总之,我衷心希望全党同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协力,群策群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

聂荣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对党的忠臣始终如一,他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践行。

聂荣臻在临终之时依旧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和未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贯穿了他的一生,聂荣臻元帅的功绩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铭记,他的精神永不灭!

编辑:凡友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6 阅读:14043
评论列表
  • 2023-06-14 12:24

    我江津人的骄傲

  • 2023-06-04 21:50

    致敬聂荣臻元帅!

  • 2023-06-12 19:08

    3000人的本钱发展到30万人

  • 2023-06-18 16:57

    了解过才知道,所有的元帅都佩服毛伟人。

  • 2023-06-05 13:35

    聂帅最牛的还是晋察冀根据地

  • 2023-06-25 12:49

    老一辈革命家基本都是底层上来的,爱民如子,工作上真是事无巨细,任劳任怨,现在嘛,呵呵哒

  • 2023-07-07 13:16

    聂帅也是伟人

围讯见闻

简介: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