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以295名议员赞成票的结果,表决通过了乌克兰与英国之间的百年伙伴关系协议。 2025年1月,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突然现身基辅,和乌克兰总统沃洛迪米尔·泽连斯基签下这份文件。 协议一签,大家猜这到底是长效药还是短期止痛片。毕竟,乌克兰战场上,装备短缺和补给跟不上已经是老问题,英国这回打包票说要每年砸至少36亿英镑进去,够买多少导弹和坦克啊。 协议内容像个大礼包,覆盖了安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好几块。 军事上,英国不只给钱,还谈合作建基地、仓库,甚至在黑海、波罗的海和亚速海搞联合部队巡逻。这听起来牛,但也戳中俄罗斯的痛点。 俄罗斯战略上离不开这些海域,任何外来势力插手都像在自家后院点火。俄罗斯外交部很快就跳出来,明确表态反对亚速海合作,说这是红线。 这份协议就是在欧洲安全版图上画了条新线,英国想借此拉拢乌克兰,稳住后院。 英国工党刚赢了大选,斯塔默需要对外秀肌肉,证明自己比前任更铁杆支持乌克兰。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乌军士气和后勤都吃紧,美国那边特朗普上台后援助政策摇摆不定,欧洲得自己扛旗。 这协议就是英国在喊话:就算美国退潮,我们也得顶上。长远看,它还想影响战后重建,让英国在欧洲安全架构里有更大话语权。 泽连斯基急需这种绑定式承诺,好在谈判桌上多点筹码。总的来说,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算计后的深水布局。 议会批准那天,295票赞成,这数字听着就稳。乌克兰最高拉达总共450席位,这票数几乎是全场刷屏,说明国内共识很强。 辩论过程也快,外交委员会先把条款捋一遍,重点咬住军援和海上海合作。少数反对声音主要是担心执行力,但整体上,大家都觉得不签更亏。 批准后,泽连斯基很快就签字生效,这步走得利索。英国还在议会程序里卡着,上院国际协议委员会得审好几轮。 英国承诺到2030或2031年,每年36亿英镑军援,这笔钱直奔武器采购和士兵补给。乌克兰战场上,坦克坏了修不起,导弹飞不远,这些援助来得正是时候。 还谈深化军工合作,意思是帮乌克兰建生产线,自己造点东西,而不是总靠进口。海上安全那块,联合部队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操作得小心。 黑海航道是贸易命脉,亚速海更敏感,俄罗斯海军在那虎视眈眈。一旦巡逻队出动,摩擦升级的风险不小。这协议就是在试探底线,看俄罗斯敢不敢真动手。 经贸合作是另一大块。 英国想帮乌克兰重振经济,谈投资基础设施、贸易壁垒降低。乌克兰出口小麦和矿产,本来就靠海运,这协议能稳住航线,间接拉动GDP。 科技上,联合研发无人机和cyber防御,乌克兰年轻人多,这块潜力大。文化教育医疗也沾边,英国资助学生交换、医院设备更新。 俄罗斯的反应从签字那天就没消停。外交部发言人直言,这协议侵犯战略利益,尤其亚速海那条。 俄罗斯多次重申,反对任何欧洲安全保障乌克兰的方案,说这是零和游戏。普京在安全会议上放话,不会让北约势力靠近边境。 实际行动上,俄罗斯加强了黑海舰队部署,巡逻频次上去了。乌克兰海军得调整策略,敖德萨港的船只检查更严。 这协议像扔了颗石子进水里,波纹扩散,欧洲其他国家得掂量怎么站队。德国、法国在欧盟内部也议论纷纷,怕被英国抢了风头。 美国因素是最大变数。 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第一件事就是审视援乌政策,批评前任花钱大手大脚,讨论暂停部分援助,这让欧洲慌了神。斯塔默得飞华盛顿,递文件协调,强调欧洲不能全靠美国兜底。 这协议就是在填这个空,英国想当欧洲援乌领头羊。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摆那儿,未来援助缩水,英国的36亿英镑就得扛更多。 乌克兰夹在中间,泽连斯基得两头跑,求稳援助的同时,还得防谈判崩盘。
乌克兰为何坚持不投降?很多人太天真,根本不知道泽连斯基为何不投降,其实,不是
【19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