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麒(1894—1937)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时任国民革命

史迹奇闻号 2025-09-24 16:08:22

刘家麒(1894—1937)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54师少将师长。他在惨烈的太原会战之忻口战役中壮烈殉国,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外侮的杰出代表。[祈祷][祈祷][祈祷] 1894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早年投身军旅,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是当时中国军队中的职业军官。 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作战和指挥经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刘家麒时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54师少将师长,奉命率部北上抗击日军。 刘家麒将军最为人称道的事迹发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1. 参加忻口会战:1937年10月,为保卫山西太原,中国军队在忻口一线布防,与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等部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极其惨烈的大会战,史称“忻口会战”。这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之一。 2. 浴血奋战:刘家麒将军所在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是忻口战役中央兵团的主力。他率领第54师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反复的、残酷的拉锯战。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的猛烈进攻,他指挥部队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况异常惨烈。 3. 亲临前线,壮烈殉国:1937年10月16日凌晨,为收复被日军占领的高地,军长郝梦龄将军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刘家麒师长紧随其后。在通过一段被日军火力封锁的危险地带时,两位将军不幸身中数弹,双双壮烈牺牲。 · 郝梦龄上将(第9军军长)和刘家麒少将(第54师师长)是抗战初期中方在同一场战斗中殉国的最高级别指挥官,他们的死极大地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国民政府为表彰其英勇事迹,追赠刘家麒为陆军中将。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刘家麒将军为革命烈士。 在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和70周年之际,刘家麒将军先后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英勇事迹得到国家和人民的永久铭记。 在湖北武汉的伏虎山烈士陵园中,建有“郝梦龄、刘家麒烈士墓”,供后人瞻仰悼念。 刘家麒将军是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的典型。他作为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将领,本可在后方指挥,但他选择了与士兵共同奋战在最前线,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的牺牲,体现了中华儿女“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崇高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0 阅读:0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