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管制管控!今天中方宣布重磅决定。9月25日16时0分,中国商务部官网一连发

是逸屹呀 2025-09-26 12:34:35

对美!管制管控!今天中方宣布重磅决定。9月25日16时0分,中国商务部官网一连发布两条重磅决定,《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51号 公布将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决定》《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关于将萨罗尼克科技公司等3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公告》。   9月25日,中美双方的代表正在美国财政部的会议室里进行技术级贸易会谈,而另一边,中国商务部的官网上,悄无声息地挂出了两份制裁公告。   这个时间点卡得太准了,这绝不是什么巧合,而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标志着中国的反制手段已经升级换代,不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一套打法成熟、逻辑清晰的组合拳。   这次被列入名单的一共六家美国公司,但对付它们的方法却截然不同,玩的是“区别对待”。   有的公司,被直接扔进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这就像是建起了一道高高的“隔离墙”。   比如那家研发无人水面舰艇的萨罗尼克科技公司,进了这个单子,就意味着它跟中国的进出口生意彻底黄了,想在中国搞新投资也门儿都没有,这基本上就是全面拉黑,物理隔绝。   而另一些公司,比如大名鼎鼎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待遇就不一样了,这可是给美国海军造了全部11艘现役航母的巨头,它被放进了“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这招不是要一刀切断所有联系,而是精准地禁止向它出口军民两用物项,目的很明确,就是卡住它供应链上某个关键环节,让你在尖端军事技术上没那么顺手。   针对的目标和想达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这说明出手已经不是为了出气,而是经过了精确计算,瞄准的是美国军事科技体系的不同节点。   而且这次上榜的公司很多都不是第一次被点名了,可以说是“惯犯”,这就牵扯出中国反制措施的另一个特点:记账,而且是“累积升级”。   就拿前面说的航母制造商亨廷顿·英格尔斯来说,它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就因为对台军售被敲打过,另一家叫萨罗尼克的公司,也是在去年12月和今年4月两次上榜,反反复复地踩红线,警告也不听,那后果自然就层层加码。   从最初的冻结总裁个人资产,到如今被直接纳入两个更严厉的“清单”体系,这种“档案累积”式的做法,让反制变得有章可循,也让外界看得很明白:小错会警告,屡教不改,就别怪后面的大招越来越狠。   这次行动的时间点,在会谈的同一天宣布制裁,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先谈后打”或“先打后谈”的节奏,开启了一种“对话与斗争同步进行”的新模式。   回顾一下时间线:今年4月有过一次大规模制裁,之后5月和8月为了谈判气氛,暂停了部分措施,这次重启,恰好选在8月份宣布的90天暂停期的中点,一收一放,节奏感拉满。   这种“边谈边打”就是要让对手在谈判桌上,必须实时掂量自己场外小动作的代价。   它传递的信息非常直接:我们可以谈,大门敞开,但如果你一边谈一边搞事,那对不起,我的反制措施也是准点到达,不会有任何延迟。   这正在重塑博弈的规则,逼着对方必须重新计算一下,和中国打交道的成本与收益。   以上信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51号 公布将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决定

0 阅读:0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