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大霉了!”上海一男子半夜在酒店休息时,突然感觉有东西在咬他耳朵,男子猛地张开眼,结果耳朵出血了,而不明物体也不见了,男子在酒店前台的陪同下去了医院,诊断为“疑似被鼠咬伤”,酒店愿意承担医药费,并额外再给1000元,而男子只需酒店陪自己看好病,谁料,酒店的回复让他气愤,网友:太不可思议了! 在上海一家酒店,本该是安睡的深夜,却成了一名男住客的噩梦序章。他从熟睡中被一阵尖锐的刺痛惊醒,感觉耳朵湿漉漉的,伸手一摸,打开灯后才发现,手上和枕头上竟全是血。 这起离奇的“疑似被鼠咬伤”事件,很快从一次意外伤害,升级成一场关于责任、信任和安全的拉锯战,把现代酒店业标榜的“安全承诺”撕开了一道难看的口子。 事情发生后,酒店最初的反应还算标准。前台陪着客人去了医院,也主动提出包揽医药费,再额外给一千块钱作为补偿。可他们没搞明白,这个方案从根本上就偏离了靶心。 客人根本不在乎那一千块钱。他耳朵上的伤口是小事,心里那份对未知的恐惧才是大事。医生根据伤口形状给出的判断,让他脑子里充满了对出血热这类严重疾病的担忧。他要的不是一笔钱,而是一个能让他安心的健康保障承诺。酒店想用一个有限的数字去堵一个无限的健康窟窿,这种错位,直接点燃了客人的怒火。 眼看一千块钱解决不了问题,酒店的态度急转直下,开始了一套让人气愤的辩护。他们反复强调自己非常注重清洁,店里从来没出过这种事,甚至话里话外暗示,这伤到底是不是在他们酒店弄的,还不一定呢。 这种说法简直是逻辑悖论。不管你过去多干净、记录多完美,都不能抹掉客人耳朵上正在流血的伤口。《民法典》写得清清楚楚,经营场所有安全保障的义务,这是对每一个客人的即时责任,不是靠历史记录就能豁免的。当酒店用“我们一直很干净”来回应“我在这里受伤了”时,他们就已经从解决问题的人,变成了推卸责任的对手。 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就像一部失败的危机公关教学片。一开始陪同就医,本是个建立信任的好机会,至少姿态是好的。可当酒店发现没法用最小的成本摆平事情后,他们立刻选择了对抗,开始质疑伤害的源头。 这种“甩锅”行为,是压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场本可以通过真诚沟通和共情解决的服务纠纷,硬生生被拖到了需要警方介入调查的地步。这标志着酒店和顾客之间已经彻底撕破脸,问题也从内部服务,升级成了需要外部权威来裁决的正式纠纷。网友们觉得酒店的回复“不可思议”,这背后,其实是酒店亲手葬送了挽回品牌形象的最后机会。 信息来源:纵览热点 | 男子称入住上海一酒店,睡觉时疑遭老鼠咬透耳朵,店方认为尚不能确定是老鼠咬伤客人 2025-09-26 17:31·纵览新闻
“倒大霉了!”上海一男子半夜在酒店休息时,突然感觉有东西在咬他耳朵,男子猛地张开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7 09:48: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