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突然宣布了 9月27日,特朗普一句专利药100%关税把全球市场砸醒。美股期货跌、亚太医药股跟挫,澳大利亚CSL一度下探6年低点。看似突发,实则是美国优先剧本的新一幕。(央视新闻)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全球药企的CEO们彻夜难眠。从10月1日开始,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进入美国市场都要被扒掉一层皮——100%的关税,除非你乖乖在美国建厂。这哪是关税,分明是一纸“美国建厂劝降书”。 白宫随后打了个补丁,声称与美国有贸易协定的国家能幸免。但这更让市场困惑,英国作为亲密盟友竟被排除在豁免名单之外,而欧盟、日本等国能否真正享受15%的关税上限仍是未知数。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舞得毫无章法,连传统盟友都不放过。 欧洲药企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爱尔兰去年向美国出口了444亿欧元的药品,德国、瑞士的制药巨头同样胆战心惊。诺和诺德的减肥神药Ozempic、礼来的糖尿病药物Mounjaro,这些明星产品都产自欧洲工厂。关税利剑悬在头顶,欧洲制药股的股价应声下跌。 看似凶险的局面下,中国药企却意外躲过一劫。我们的医药出口主力是仿制药和原料药,根本不在此次关税打击范围内。就连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这些创新药,也早就采用“美国生产、美国销售”的本地化策略。中国药企的智慧出海,无意间构建了天然的关税免疫屏障。 特朗普的真正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逼着全球药企把生产线搬回美国。强生宣布550亿美元的在美投资计划,礼来豪掷270亿美元新建四个生产基地。这场建厂竞赛的背后,是制药企业面对强权的无奈妥协。 然而美国本土生产并非万能解药。高昂的人工成本、紧缺的技术工人、严格的监管审批,每一样都让药企头疼。更讽刺的是,美国80%的原料药还依赖从中国进口,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供应链关系,岂是建几个工厂就能轻易替代的? 这场关税风暴最可怜的还是美国普通患者。品牌药虽然只占美国处方药使用量的10%,却支撑着86.9%的药品消费额。关税成本最终必然转嫁给消费者,那些依赖专利药续命的慢性病患者,恐怕要面对天价药单。 全球医药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硬生生的人为撕裂。过去三十年形成的全球化分工——中国提供原料药、印度生产仿制药、欧洲专注高端制剂,在政治干预下面临重构。效率让位于所谓的安全,成本为政治让步,这场逆全球化的闹剧才刚刚开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特别!报道!美国特朗普连夜宣布9月27日,美国官宣:只对特朗普进口品牌药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