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刘晓连驾驶着安-26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起飞,爬到700米高空时,

历史拾遗者 2025-09-28 20:37:23

1982年,刘晓连驾驶着安-2 6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起飞,爬到700米高空时,眼前一幕,瞬间让她血液凝固:一架歼击机正向她迎头撞来! 刘晓莲上世纪50年代出生,家里条件一般,她从小就对飞机感兴趣。早年进空军飞行学校,训练那几年特别苦,每天从早跑到晚,学着怎么握操纵杆,怎么看仪表。基础阶段她练低空飞行,单飞时得自己稳住方向,避免侧滑。几个月下来,她就独立完成航线任务了。进阶时换高级课程,操作各种机型,从教练机到战斗机,再到运输机。她飞过7种飞机,累计4000多小时飞行经验。到1982年,她已经是空军某师的机长,负责运输任务,带队转场什么的都行。机组里副驾驶常继堂帮着核对航图,通信长蔡新成管无线电,特设员张殿义维护设备,领航主任胡兴元算路线,机械师魏成景和机械员宋春明管后舱。他们平时开会讨论路线,她总指着地图分分工,大家配合得挺默契。那次转场任务前,她还亲自检查机身,敲翼面听有没有松动。 说起那天的起飞,本来一切正常。9点30分,安-26从张家口机场滑出跑道,完成转场后准备返航。飞机爬升到700米,高度表指针刚稳住,突然歼-6从对面高速过来。两机相撞就0.2秒的事儿,运输机前端嵌入战斗机头,雷达罩严重损坏,左倾开始下降。歼-6直接机毁人亡,坠落时拖着烟。运输机上,撞击力太大,7人全昏了过去。刘晓莲腰椎错位,痛醒后发现舱内烟雾弥漫,通讯舱下部撞出窟窿,液压油喷出来,仪表盘上油渍到处是。除了气压计和高度表,其他仪表全失灵,地面通讯也断了。高度已经掉到400米,她赶紧喊醒其他人,检查设备。油门杆坏了,拉不动,飞机继续往下坠。 机组其他人陆续醒来,加入抢救。魏成景和宋春明去后舱排除油门故障,用力撬开卡住的部分,汗水混着油滴下来。胡兴元和张殿义封堵窟窿,蔡新成试着恢复通讯。大家合力,总算让油门响应了。在300米高度,刘晓莲拉操纵杆,机身勉强拉平。过去1分多钟,前挡风玻璃糊满油,视线全挡住,机身还发出喀喀响,平衡难控。她判断得返机场降落。凭借经验和侧窗看地标,辨认铁路和厂房,指挥常继堂掉头。飞机低空飞行,引擎低吼着靠近跑道。放下起落架时,机身底部变形,主架卡住放不全,可能得机腹着地。 机场上空正好有6架歼-6等着降落,跑道灯在导引它们。刘晓莲的运输机成了意外,她们得抢位置。常继堂建议复飞,她快速想:复飞太险,机场附近停着十几架飞机,周边厂房村庄多,失控就大祸。抢跑道又怕摩擦起火,4吨油烧起来机场变火海。她看到跑道旁草地,决定迫降那儿。操纵方向偏右,调低高度。后舱三人合力,总算把主起落架放下来了。10米高度,她关引擎,飞机滑翔进草地。9点37分,着陆了,但头部突然偏左,直冲跑道。跑道上歼-6一架架降落,轮胎冒烟。 事后调查显示,歼-6返航路径有偏差,导致撞击。机场消防车赶来灭火,医护给刘晓莲包扎腰伤,注射止痛。机组其他人也检查身体,擦掉油渍。报告汇总数据,塔台日志记录了序列。她获一等功,部队通报表扬操作。恢复后,她继续飞运输任务,长途航线什么的都稳。多次立功,胸前多了“功勋飞行员”称号。2004年,升少将军衔,空军第三位女将军。档案里她的飞行日志详尽,机组散到各岗位,还保持联系。

0 阅读:25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