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法家。
法家,不同于法治。两种思想,表面相似,配方不同。
确切地说,法家是东亚文明圈特有的思想产物,也是东亚内卷文化的根源。
过去,大家都说法家破解自夏商周至秦朝以来阶级锁死的问题。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的理解是刚好相反。
法家不但没有破解阶级锁死的问题,反而不断强化社会阶级属性,给阶级上了一道更加牢固的锁。
法家的原理
法家思想的设计原理是这样的,先把全社会进行等级分类。
比如说,真正的统治阶级占10%,士大夫这一等级的统治阶级占20%,普通民众列入最低等级占到70%。
前30%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统治阶级,这一部分人不参与“内卷”。
接下来,
对70%的民众细致分类,给他们设定一个游戏规则(比如刑罚、奖惩、军功),再分配给他们有限的社会资源,让他们在这个“圈里”可以不择手段、相互踩踏,极尽所能地往上爬。
表面上,整个社会开始流动起来,而且十分频繁,大家竞争上岗,有上去的,有下来的。
实际上,这是一场统治阶级做的一个“内卷消耗”的局。让底层民众为了一点匮乏的资源,相互厮杀。
如此,他们可以高枕无忧。
法家的内核
弱民,是法家治国的内核。
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什么意思?
民,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敌人。
如果民强大了,国家就没有威望,皇帝就得站着跟民众讲话。
要想让国家强大起来,就得把民众收拾得服服帖帖,让民众跪着跟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说话。
欲征敌国,先征国民。
这话说的在理吗?
不好说。只能说,在当时非常实用。
在先秦兼并战的历史阶段,秦国要想去灭掉六国,如果不先征服秦国民众,到了战场上,民众不给你卖命,你拿什么兼并六国。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
我们也没必要为法家找台阶下,这也不是抹黑,这是法家自己大大方方宣扬的内容。
实际上,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运用法家思想。比如,商鞅那句名言,治主无忠臣,慈父无孝子。
孝顺儿子都是爸妈用棍棒打出来的。为什么要打?
因为小孩不懂规矩,他不懂得辨别是非。小孩扔一个杯子,他不认为是破坏财物,他只是觉得好玩。在他不懂是非的状态下,你只能或轻或重地教训他一下,让他记住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商鞅也是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治国之道。
他认为,普通民众根本没有什么家国情怀,必须让他们接受统治阶层的利益和观念,而且是时时刻刻,没有理由地以统治阶级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句话,叫你干啥,你就得干啥。
商鞅发明的法家,是一种明面上的“恶霸”学术。他会告诉你,我就是要这么办,你们要是不配合,我一定搞你。
到汉武帝的时候,法家经过一番改造,彻底沦为一种“流氓”哲学。
汉武帝打击匈奴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盘剥民众的手段也是又黑又狠。
其中,
以《告缗令》堪称最绝,这部汉典是法家思想最牛瓣的经典阳谋。
朝廷常年对匈奴用兵,导致国库紧张。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汉武帝鼓励天下富人捐款。富人肯定不想捐。于是,颁布了《告缗令》。
《告缗令》的设计原理很简单,鼓励老百姓相互举报,如果举报属实,告密者和朝廷共同瓜分被告密者的家产。
这一招,实在太绝了。
穷人纷纷进入疯狂举报的“暴走状态”,天下富人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顷刻间,
第一批天下富人被消灭殆尽。
但,
事情还没有结束。
第一批富人消灭后,通过告密手段获得财富的穷人成为第二批富人。很快,他们也被后面的穷人告发破产。
这一波穷人变成帝国第三批富人,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帝国只剩下穷人。
资治通鉴记载,(武帝)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
《告缗令》就是参照商鞅的《商君书》设计的,甚至都没有任何原创元素加入,直接拿来使用,原理一模一样。
汉武帝是第一等级统治者,宗亲和官吏是第二等级统治者,穷人和富人属于最底层的第三等级民众。
朝廷直接勒索富人,显得太不体面。
于是,
汉武帝把穷人和富人圈在一起,给他们制定穷人举报富人,朝廷和穷人各分一半财产的游戏规则。让穷人一直斗富人,一批一批的斗下去,朝廷坐收渔网之利。
而且还成功把社会矛盾转移出去。
妙呀——流氓看了,都流泪。
有时候,我会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盛世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什么样的帝王才能配得上“千古一帝”。
羽寒
汉武帝是法家治国?那你解释下罢黜百家怎么来的?
shiki 回复 01-06 11:27
外儒内法,当时秦朝就是因为独尊法家而亡的,汉武帝不好直接用出法家这块招牌,只好拿出儒家这块招牌,但内核还是法家,反正这两家渊源很深,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老师就是儒家的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