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21全力以赴,解放军早已留下后手!全新“利器”留足悬念 当一架标着“KZ-2”字样、带着中国科学院标识的飞翼无人机悄然出现在长春航展的展台上,外界立刻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从气动设计上看,KZ-2的飞翼布局(图1)和曲柄箭型机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的X-47B舰载无人机,但它的“驼峰”式背部结构和斜向进气口又透出独到的思路。 更值得玩味的是它的身世。2018年“星影”模型(图2)展出时,开发商星影无人机系统公司曾含糊提及“与一家中国机构合作”,如今中科院的标识直接印在机身上,几乎坐实了双方的关联。 中科院作为中国顶尖科研联合体,旗下实验室常年对外开放,甚至聘请外籍科学家参与工作,这种“透明化”姿态反而让KZ-2的用途更显扑朔迷离。 比起美国将未来空中力量押注在B-21、NGAD等少数明星机型上,中国的策略显得更“奢侈”:通过“创世记”系列等技术验证项目多点开花,允许部分方案失败,最终筛选出最优解。 2025年的长春航展将成为观察KZ-2的关键窗口。若它真能实机亮相,外界或可一窥其推进系统、隐身细节乃至任务定位。 无论KZ-2最终走向何方,它的出现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在飞翼无人机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步,且更倾向于用技术多样性而非单一王牌来应对未来挑战。当美国紧盯B-21(图3)量产进度时,中国正用一堆“技术扑克牌”为自己留足后手。这种策略的成本更高,但容错空间也更大——毕竟,未来战场的赢家,未必是押注最狠的那个,而是选项最多的那个。
中国在解放台湾的战争中,美国一定会插手,而中国的这场收复台湾的战争中,不可能向朝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