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宣布了! 10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宣布:通过一项重磅决议,决定将部署在海地的多国安全支助团正式转化为镇压海地黑帮部队,并授权其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打击猖獗的帮派暴力。 这项决议绝非偶然,而是海地局势持续恶化的必然结果。回溯危机的起点,2021年7月7日时任总统弗内尔·莫伊兹遇刺身亡,留下的权力真空让本就活跃的黑帮势力如野草般疯长。 到2022年,海地全境已有约200个帮派活动,其中半数盘踞在首都太子港,控制了这座城市近80%的区域。黑帮不再是简单的犯罪团伙,他们形成了武装割据势力,甚至能联合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 2025年2月29日,多个黑帮联手在太子港发动系列袭击,头目吉米·谢里齐尔公然宣称要打击警察部队和政府官员,阻止总理阿里尔·亨利回国,并以"种族灭绝内战"相威胁。 这种赤裸裸的权力挑战,加上3月总理宣布辞职后的政治混乱,让海地彻底陷入无政府状态边缘。 此前的国际干预显然未能遏制局势恶化。2024年12月,安理会曾通过决议将多国安全支助团授权延期一年,当时肯尼亚主导的支助团已部署400多人,但由于缺乏强制执法授权,打击黑帮暴力的效果十分有限。 黑帮分子愈发肆无忌惮,他们封锁港口和道路,截留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导致海地200多万儿童面临严重营养不良,医疗系统近乎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将支助团升级为镇压部队成为国际社会的无奈之举。根据第2793号决议,新部队人数上限提升至5550人,初始任期12个月,人员费用由联合国会员国自愿承担。 最关键的变化是授权内容:参与国可在遵守国际法和海地主权的前提下,使用"所有必要手段"遂行使命,包括在特殊情况下采取逮捕和关押等紧急临时措施协助海地警察执法。 不过这项决议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争议,中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弃权票背后反映出深刻的担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表决后明确表示,尽管考虑到海地严峻局势没有阻拦决议通过,但中方对部队的运作和前景充满担忧,希望安理会密切关注、严格监督。 俄罗斯代表涅边贾则直言,这一安排"欠缺考虑",安理会正被推入"高度危险的境地"。 这些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历史教训极其深刻——过去多次派遣维和行动均未能实现持久稳定,反而留下不少争议。 此次将支助团转化为具有明确镇压职能的部队,如何平衡军事行动与平民保护、如何避免陷入长期治安战、如何确保不干涉海地内政,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现实挑战远比纸面上的决议复杂。从军事角度看,海地黑帮已高度武装化,他们不仅拥有大量轻武器,还改装了装甲车等重型装备,而太子港的贫民窟地形复杂,为巷战提供了天然屏障。 5550人的部队规模看似不小,但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彻底清剿黑帮绝非易事。资金问题同样棘手,决议规定费用由会员国自愿承担,而此前支助团就存在大量承诺资金未到位的情况。 如果资金缺口持续存在,部队的后勤补给和装备更新将难以保障。 更根本的是政治层面的困境,海地目前缺乏合法有效的政府,过渡总统委员会尚未形成稳定架构,外部军事干预若不能与"海地人主导、海地人所有"的政治进程相结合,即便短期内压制住暴力,长期仍可能反弹。 还要看到,黑帮暴力的根源并非单纯的治安问题,而是贫困、腐败和外部干预长期交织的结果。海地作为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失业率常年居高不下,大量年轻人被迫加入黑帮寻求生存。 同时,非法武器的持续流入为黑帮提供了火力支撑,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切断武器供应链,再多的军事打击也只能治标不治本。 因此,镇压部队的行动必须与其他措施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加快海地政治重建,推动各党派达成选举共识,建立合法政府;另一方面要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恢复基本公共服务,为民众提供替代黑帮的生存选择。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这次决议是一次严峻考验。它既体现了维护人权和地区安全的责任担当,也暴露了联合国干预机制的固有局限。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避免重蹈过去"只维稳、不治理"的覆辙。 镇压部队需要制定严格的交火规则,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同时必须明确自身的过渡性质:军事手段只是为政治解决创造空间,而非最终目的。 正如加勒比共同体所强调的,国际社会应建立"短期维稳-中期治理-长期发展"的完整框架,帮助海地构建自主安全能力。
联合国宣布了! 10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宣布:通过一项重磅决议,决定将部署在
天天纪闻
2025-10-02 10:46: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