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之前先“问驾”——【每日汽车小知识(270)】
车企大力宣传的零重力座椅,到底是真科技还是智商税?大v聊车每日问驾
前两年“航空座椅”刚出来时,已经让人觉得这车坐得比飞机头等舱还舒坦了,没想到现在又冒出个“零重力座椅”。
乍一听,好像坐上去就能像在太空飘着一样。
那么今天就带各位扒一扒,这个号称能让你“飘着坐”的玩意儿,到底是真科技还是智商税。
其实这个“零重力”概念,还真不是车企瞎编的,人家师出有名:最早是NASA那帮搞航天的科学家提出来的,叫做“中性身体姿势”(NBP)。
简单说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飘着时,身体自然舒展的那个姿势。
谁能想到,这个航天黑科技后来被“沙发厂”日产给相中了,直接装在了天籁车上,成了第一个“车规级零重力座椅”。
现在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航空座椅、女王副驾、太空舱,其实起源都来自于日产的这个零重力座椅。
看到这里,估计有朋友要问了:我把座椅放平躺着不也一样舒服吗?干嘛多花这个钱?
这里咱们就得来点科学论证了:
NASA研究发现,在太空中人的舒适姿势根本不是纯躺平,而是一个微妙的夹角组合:脖子和身体大约24°,大腿和身体大约128°。
而且更绝的是,咱们中国人的舒适角度和老外还不完全一样。
这就好比吃豆腐脑,有人爱甜有人爱咸,骨骼清奇的中国人自有自己的一套舒适标准。
所以现在的零重力座椅,开启后会自动调整到最适合人体的姿势,比咱们自己手动调精准多了。
甚至有些高级货还能根据不同体型进行动态调整,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的舒适体验。
说到这个,我可是深有体会——以前录干货视频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腰疼得跟断了似的,后来换了把人体工学椅,立马改善不少。
这零重力座椅原理也差不多,都是通过科学设计来减轻身体负担。
而且这零重力座椅不光坐着舒服,甚至对身体还有好处。
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腿部会被抬到差不多和心脏一样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而且多点支撑也能缓解肌肉疲劳。
当年日产推出这个功能时,还专门测了使用者血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显示确实能缓解疲劳。
不过健身的朋友们别高兴太早——我不知道当你们练到乳酸爆炸的时候,坐这个还能不能救回来。
有体验过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让大伙儿开开眼界。
不过话说回来,零重力座椅舒服是舒服,但坐车的时候可不能真像在家躺沙发一样随意。
厂家们也精得很,在用户手册的角落里用蚊子大小的字写着:“请勿在行驶过程中使用零重力模式”,或者直接在使用时弹个提示框。
但这玩意就跟“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更多像是一个免责声明。
为什么这么危险呢?
因为整辆车的安全系统,都是按照标准坐姿设计的:也就是靠背与垂直方向要保持约25°夹角。
那车子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等,也都是按照标准坐姿来设计的。
这就导致当你开启零重力模式,一旦发生事故时,侧气帘根本接不住你,什么颅内压力、颈部韧带、胸部伤害指数全都会超标,骨折风险直线上升,内脏也容易受损。
所以说,最适合使用零重力座椅的场景,就是在服务区休息或者中午在停车场小憩。
车子跑起来的时候,大家还是老老实实正常坐着吧,毕竟安全第一。
说到这些新时代的设计,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争议焦点——隐藏式门把手。这玩意儿看着是挺酷,但真要遇到紧急情况,它会不会变成“隐藏式索命装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页面搜索“隐藏式门把手”,就能看到往期视频了。
总之,现在的汽车设计是越来越花哨,但在追求舒适酷炫的同时,咱们也得擦亮眼睛,分清哪些是真科技,哪些是伪需求。
毕竟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给自己添堵的,大家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