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战突然爆发,越南还能打赢超级大国吗?张召忠四字点醒国人!要是中国跟越南再动真格打一场,这仗的结局会咋样?是复刻当年对越反击战的结果,还是彻底反转?张召忠用四个字给出完美答案,这背后到底藏着啥内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中越之间的军力、经济、地缘局势,像被高倍显微镜聚焦,真相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时代洪流里,国防预算的天壤之别是现实给出的第一道分界线,中国的军费数字一年超过2300亿美元,越南连100亿美元都捞不着,军工能力更是难以比较,中国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新型装备,而越南许多武器装备依旧停留在上世纪的老底子。 很多越南人常常为过往的荣光所振奋,抗法、抗美、边境战争,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铭记的战例,但仔细推敲,这些“辉煌”背后,无一不是外部大国强力支援的产物,抗法战争有中国的大批支援,抗美战争更是苏联和中国同时为越南提供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1979年冲突时,中国达成战略目标后选择撤退,却被越南视为“自信”的养料。 时代已经变迁,越南经济与中国经济紧密相连,难舍难分,2024年,中越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对越南来说,这一数据相当于本国GDP的三分之一,越南工业的70%机械设备和原材料都需要中国供应,每年两到三成的出口商品直接流向中国,越南的手机零件、钢铁、机械甚至农产品,背后都离不开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供应链支撑。 这样的经济结构,使得军事对抗成了“自杀式”选择,如果中国采取经济封锁措施,越南工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崩溃,供应链断裂,工厂停产,失业大潮汹涌而至,越南的军队虽然涉足商业,每年创收200亿美元,却远远弥补不了经济全局的脆弱,军队经商模式必然削弱战斗力,而有限的国防预算又让军事现代化裹足不前。 现代战争拼的不是简单的士兵意志或“人海”冲锋,信息化、体系化作战成为新标准,中国早已装备上第五代隐身战机、万吨驱逐舰、北斗导航系统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越南空军主力苏-30、苏-27,与中国歼-20相比毫无还手之力,即便是“游击战”传统,也已难以应对现代无人机和热成像技术的普及,无人机侦查、卫星定位、电子干扰,全面重塑了作战环境。 海上对抗中,中国055型驱逐舰的火力与信息化能力,完全压制越南基洛级潜艇与护卫舰队,火箭炮、精确制导导弹、无人装备逐步取代传统火炮和老式舰艇,就算越南继续增加采购,面对国产化和自主研发几乎为零的局面,也很难改变现状。 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如影随形,越南的外汇储备不到1000亿美元,而大规模工业原材料进口和资本流动已成为日常,如果发生冲突,资本撤离、金融风险、失业潮将会接连爆发,越南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对外部市场和原材料的极度依赖,一旦发生变化,国内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将受到巨大冲击。 外部力量的支援逐渐消失,俄罗斯自顾不暇,美国虽然与越南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际上并未将越南放在战略优先级,美国既要处理乌克兰危机,又要介入台海局势,对越南投入有限,越南曾经的背靠大树变成了单打独斗。 地理因素也让越南的战略纵深极其有限,越南国土狭长,纵深短小,现代化远程打击能力让任何一点地理优势都变得微不足道,对中国而言,无论是从陆地、海上还是空中,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多点打击,地图上的脆弱是现实,不是靠主观意志就能改变的。 兵棋推演中,有结论显示,合成旅72小时内可以逼近河内,中国现有的远程火箭炮和巡航导弹,能够在第一波打击中对越南重要基础设施造成重创,航母编队、无人机群、电子战系统的配合,使得防御极为艰难,越南空军数量、质量皆无优势,即使是最先进的基洛级潜艇,在中国成熟的反潜体系和新型装备面前,也很难有太大作为。 工业底子的巨大差距,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悬殊,中国的造船厂年产能力和型号自主研发水平远超越南,越南几乎所有高端装备都需要进口,缺乏后续保障和自主升级能力,中国仅一座大型造船厂两年内可生产数艘万吨级驱逐舰,越南最强的造船厂只能应付小型护卫艇。 战争不再是靠“人多”就能取胜的年代,信息化体系、工业产能、后勤保障,才是胜负的决定性变量,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配套齐全,后方保障能力远超越南,纵观全球,中国产业链分工高度成熟,无论是补给还是装备更新,都可以高效完成,越南虽然经济增长快,但体量、结构、配套能力远远无法对比。 信息来源:南海网:张召忠:印度和越南想拉上美俄一起对抗中国
世界很复杂一件小事情,有一天我在油管上搜索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记录片,当
【54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