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出口反制措施,美国气急败坏,短短24小时内,完全是被动地出昏招。一边是禁止中国航司经俄领空的提议,刚放出来就被自己人算出亏空,另一边是借制裁伊朗捎带上中国企业,却暴露了自己的双重标准。 这种手忙脚乱的操作,说到底是霸权手段失灵后的无奈之举。 先看禁止中国航司经俄领空这招,美国交通部说得冠冕堂皇,声称中国航司因此获得“不平等优势”,甚至给中国航司两天时间回应,放话11月可能就生效。 可稍微捋捋前因后果就清楚,这锅压根不该中国背。俄乌冲突后是美国主动制裁俄罗斯,才换来了俄方的领空禁令,美国航司不得不绕路飞行,成本涨了不少。 现在看到中国航司能走捷径,就想拉着别人一起吃亏,这逻辑简直霸道到没边。 美国航空业游说团体还算了笔账,说这让美国航司每年损失20亿美元市场份额。可他们没说的是,中美航线的客源根本不是对等的。 中国赴美的学生和游客数量一直比美方来华的多得多,这些人带去的学费、旅游消费,早就是美国高校、酒店业的重要收入来源。真要是限制了航班,首先扛不住的就是美国的服务业。 去年4月美国航司就曾逼着政府暂停增加中美航班,结果自己连已有的配额都用不完,说白了就是竞争力不行,想靠政策抢生意。 有意思的是,欧洲的法航荷航、德国汉莎也跟着起哄,想限制中国航司飞往欧洲的航班,可见这种靠打压对手的心态在西方航企里很普遍,但这终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航司的提议还没等中国回应,美国另一波针对伊朗的制裁已经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企业。 10月9日,美国一口气制裁上百个个人、实体和船只,把购买伊朗石油的中国炼油厂、码头都列了进去,还给扣上“影子船队”的帽子。 可这套路中国企业早就见识过了,今年3月、4月,山东两家炼厂就因为同样的理由被制裁过。美国的算盘打得很响,想通过切断伊朗石油的销路施压伊朗,同时卡中国的能源脖子。 但现实根本不按美国的剧本走。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占比不算小,这些原油大多被地方炼厂买走,支撑着不少地区的化工产业。 可美国的制裁没让中国企业断供,反而逼着大家想办法。炼厂开始更多地从沙特、阿联酋买油,用长期协议锁定供应,还慢慢习惯了用人民币结算,绕开美元的限制。 而所谓“影子船队”根本是美国自己逼出来的。正是因为美国常年搞单边制裁,伊朗才不得不通过非传统渠道卖油,中国企业的正常贸易反倒成了被攻击的靶子。 而且伊朗也没坐以待毙,不仅把浓缩铀丰度提了上去,还和俄罗斯签了250亿美元的核能合作协议,美国想靠制裁逼伊朗让步,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美国这边乱出牌,中国的反制却精准地打在了要害上。就在美国宣布制裁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就公告,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特别港务费。 这收费不是一笔小钱,美国企业拥有、运营的船都得交,而且还会逐年涨价。 一艘10万吨的货轮,一次就要多交4000万,这笔钱最后肯定得算到美国进口商头上,要么自己消化利润,要么涨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价。 今年4月美国就因为关税问题出现过囤货潮,这次恐怕又是老百姓买单。 更值得说道的是,中国的反制早就不局限于贸易领域了。美国一直想在科技、军工上卡中国脖子,却没料到自己的命脉攥在别人手里。 稀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军1900多种武器系统都离不开稀土,造一架F-35隐身战机得用几百公斤稀土,一艘核潜艇更是要好几吨。 可自从中国今年4月加强稀土管控后,美国的稀土库存撑不了多久,F-35的生产线都开始阶段性停产了。 美国急着找替代品,9月刚和巴基斯坦签了5亿美元的稀土开发合同,可这根本解不了近渴。 稀土开采、提纯是个技术活,中国能把纯度做到99.99%,美国现在最多也就99.5%,而且他们本土的矿要么环保审批通不过,要么没人愿意干这行。 就算巴基斯坦的矿能挖出来,要建成完整的产业链至少得五六年,美军的生产线恐怕等不起。 更关键的是,中国最近还把三家美国军工巨头列入了出口管制清单,进一步掐紧了供应链。美国想靠制裁中国占便宜,结果自己的军工生产线先扛不住了,这反差实在太明显。 美国的这些昏招,本质上是霸权思维的惯性。以前靠着制裁、施压就能让别的国家让步,现在遇到中国这样不吃硬的,就彻底没了章法。 想拿航司撒气,却忘了自己的服务业离不开中国客源;想借伊朗问题施压,反而倒逼中国能源进口更自主;想在贸易上压制中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先受了罪。 更别说美国搞单边制裁早就引起了反感,连欧盟内部都有分歧,德国的巴斯夫、西门子因为制裁伊朗,好几亿欧元的生意要黄,法国总统都呼吁搞“人道主义豁免”。 说到底,现在的国际博弈早就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美国要是还抱着老一套的霸权逻辑不放,只会出更多昏招,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是谁在帮中国堵住稀土的后门?答案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对美国禁运关键稀土后,出现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