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 煮熟的鸭子飞了,还是被自己喂熟的“兄弟”抢走的,换谁都得窝火。枭龙战机早成了巴基斯坦航空工业的金字招牌。从早年跟中国成飞联合研发,到后来能自己搞Block3型号的升级,这款战机硬生生撑起了巴空军的半壁江山。 更关键的是,它成了巴基斯坦对外军售的敲门砖,性价比高、维护方便,在第三世界国家里口碑相当不错。 印尼就是早就抛来橄榄枝的主儿,双方谈了小两年,从采购数量到后续技术合作都快敲定了,业内都默认这单是巴基斯坦的囊中之物。 那巴基斯坦为啥非要拉上土耳其?说白了还是想借力。 土耳其在中东和欧洲的地缘位置摆着,航空工业也有基础,要是能跟它联手,枭龙不光能打进穆斯林国家市场,说不定还能蹭上欧洲的供应链。 巴基斯坦打的算盘是,共享部分枭龙的气动布局设计、航电系统整合方案,让土耳其能快速拿出一款“本土化改进型”战机,两家一起接单,有钱一起赚。 当时土耳其那边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又是“战略盟友”又是“荣辱与共”,把巴基斯坦哄得挺踏实。 可巴基斯坦没琢磨透,土耳其在军事合作这行里,早就有“空手套白狼”的名声。早年中国“瓦良格”号航母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就逼着要走了火箭炮和地地导弹技术。 后来找英国BAE公司合作研发发动机,居然要求对方出顶级技术、摊一半研发费,自己还得占51%的股份,离谱程度早就传遍了军工圈。 这次跟巴基斯坦合作,从头到尾就没安好心。枭龙的技术确实给土耳其帮了大忙。原本土耳其那款KAAN战机看着唬人,首飞时平尾就抖得厉害,飞控系统根本没理顺,发动机还得靠美国接济。 拿到枭龙的航电整合方案和中低空机动性设计后,土耳其立马给自家战机来了波“整容”,不光解决了不少基础问题,还包装出“融合欧亚先进技术”的噱头。更鸡贼的是,他们把巴基斯坦提供的维护体系方案改头换面,说成是自己的原创成果。 印尼那笔订单本来就藏着变数,印尼空军一直想要更新机队,又不想花大价钱买美欧的高端战机,枭龙的性价比本来很对胃口。 可印尼心里也犯嘀咕,巴基斯坦毕竟航空工业底子薄,后续升级能不能跟上是个问号。土耳其刚好抓住了这个顾虑,上门推销时拍着胸脯保证,不光能提供比枭龙更“洋气”的涂装和航电界面,还能帮印尼建本土组装线,甚至许诺共享部分“自主研发”的技术。 最狠的是价格战,土耳其知道巴基斯坦的成本底线,直接把报价压得比枭龙低了15%。更损的是,他们还暗示印尼,买土耳其战机能搭送无人机技术——要知道土耳其的TB-2无人机在中东打出来过名气,这诱惑印尼根本扛不住。 巴基斯坦这边还在等着印尼签最终协议,那边土耳其已经带着改进版战机原型机飞到雅加达做演示,当场敲定了合作框架。 等巴基斯坦反应过来,木已成舟,印尼官方直接公布了和土耳其的合作协议,涉及战机采购、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总金额外界估算奔着千亿去了。 这可是巴基斯坦航空工业成立以来最有分量的海外订单,就这么被自己教出来的“徒弟”抢走了。更憋屈的是,土耳其用的不少核心设计思路,明眼人一看就带着枭龙的影子,可人家换了层皮,巴基斯坦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这事儿也戳破了土耳其的真实面目,所谓的“联合发展”不过是幌子,拿到技术就变脸的操作,让不少原本想跟土耳其合作的国家都犯了怵。 巴基斯坦更是吃一堑长一智,后来土耳其又张罗着让巴基斯坦加入KAAN项目,说要联合生产重型隐身战机,还想借中国的涡扇-10G发动机,巴基斯坦这次压根没接茬。 谁都不傻,再把核心资源递出去,指不定哪天又被摆一道。 业内人都看得明白,巴基斯坦这跟头栽在太轻信“兄弟情”上。军工技术从来都是看家本事,哪能随便往外递。 枭龙能立足,靠的是中国背后的技术支撑和巴基斯坦多年的打磨,土耳其不过是借了个光,却靠着投机取巧夺走了果实。更关键的是,印尼订单的流失,不光是少赚一笔钱那么简单,直接让巴基斯坦在东南亚军售市场的口碑打了折扣,后续再想拿单难度陡增。 现在再看土耳其那款KAAN战机,毛病还是一大堆。飞控问题没彻底解决,发动机依赖美国供应,所谓的“自主研发”水分大得很。可人家偏偏靠着偷来的手艺和精明的营销,抢走了本属于巴基斯坦的机会。 这事儿也给所有靠技术吃饭的国家提了个醒:江湖不是靠嘴甜就能混的,把自家吃饭的家伙看紧了,比啥“兄弟盟约”都管用。巴基斯坦这疼,疼得也算值当,至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糊涂。
中国武器下一个需要实战检验的,很可能就是能不能击落美国的F-35隐身战机,眼下来
【1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