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小贩中心明年2月启用 效仿新加坡模式整合街边小吃】 曼谷街头小吃摊贩向来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从热腾腾的炒锅到深夜的塑胶矮凳,构成当地人日常生活与游客文化体验的重要元素。然而,人行道使用权长期引发争议,城市秩序与摊贩生计间的矛盾始终难解。曼谷将于明年2月启用泰国首座市中心小贩中心,安置2016年人行道整顿后流离失所的街头摊贩,试图在管理与民生间找到平衡点,但摊商对租金成本与客源仍有疑虑。 曼谷都会管理局(Bangkok Metropolitan Administration, BMA)推动的这项试点计划,参考新加坡小贩中心制度,将在伦披尼公园(Lumphini Park)前空地兴建「伦披尼小贩中心」(Lumphini Hawker Centre),工程于今年6月启动,预计明年2月完工。 今年2月尼达民意调查中心(Nida Poll)针对1,319名曼谷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受访者曾向街头小贩购物,多数人认为街头小贩具备便利性和价格优势。但同时,59%认为应限制在宽阔人行道摆摊,13.8%支持完全禁止,3分之1认为此问题难以彻底解决。民意的分歧,反映出街头摊贩议题的複杂性。 2016年,时任市长素坤潘·帕里巴特拉(MR Sukhumbhand Paribatra)执行大规模人行道整顿,清除中央商业区所有非正式摊贩区,包括拉差帕颂(Ratchaprasong)至素坤逸(Sukhumvit)等精华地段。曼谷市23个区共超过10,000名小贩被要求迁移。 新建的「伦披尼小贩中心」採露天环保设计,每班次容纳88个摊位,分为上午5时至下午4时、下午4时至午夜两班轮值,服务不同时段客群。建筑设计包含自然通风系统、柔和屋顶色调以降低医院周边反光,并将重植施工期间移除的大型树木。 BMA发言人艾瓦伦尤·安拉帕拉(Aekvarunyoo Amrapala)表示,「此中心将提升曼谷街头美食标准,使其更有秩序、卫生与安全,并协助低收入族群。受Sarasin路整顿影响的原摊贩将优先获得摊位。」申请资格限持有国家福利卡或年收入低于18万泰铢的泰国籍人士,合约每年审核更新。 BMA指出,此为泰国首座中央商业区专用小贩中心,属城市改造计划一环,目标包括改善人行环境、重整人行道空间,并提升公共区域对年长者与身障人士的友善度。伦披尼模式参考新加坡小贩中心制度,结合政府管理、共享设施与公共用餐空间。部分行政区已设立小型「迷你小贩中心」,与民间合作提供上班族平价餐食。 摊贩对新制度反应不一,主要担心租金负担以及顾客是否愿意进入室内消费。但也有认为新空间不必担心天候问题。 曼谷街头美食从非正式摊贩转向制度化管理,代表城市治理思维的转变。此政策能否在都市现代化进程中保留传统特色,同时兼顾摊贩生存空间,仍有待观察。 原文:-hans/article/bangkok-first-hawker-centre-street-food/ 看更多:-hans/
【曼谷小贩中心明年2月启用效仿新加坡模式整合街边小吃】 曼谷街头小吃摊贩向来是
看见泰国呢
2025-10-13 20:13: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