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考,是一场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旅程。本次南极科考中,“雪龙2”号和“天惠”轮成功抵达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标志着这一科考任务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穿越海冰区的航行充满了未知和风险。让我们一同了解这次航行中三艘船是如何避开危险的,以及卫星遥感如何保驾护航。
站在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遥感平台上,我们得以窥见“雪龙2”号和“天惠”轮抵达前,罗斯海新站附近海面的清晰影像。研究员石立坚介绍:“这是12月5日,‘雪龙2’号所在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在‘雪龙2’号到达罗斯海新站的路线上,海冰覆盖大面积。但仔细观察,还存在一些冰间水道。‘雪龙2’号根据这个遥感影像选择了冰情相对轻的一条路线。”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利用卫星遥感保障南极科考。在科考之前,他们为航行和作业周期的规划提供支持。一旦进入冰区,通过卫星遥感,科考船能够获取海冰类型、冰间水道、破冰船的破冰航迹等信息。这为科考船的冰区航行和作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如今,我国完全依赖自主卫星数据进行极地科考的保障。
工程师马靖凯介绍说:“现在通过卫星云图,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块冰山的位置,并将其标记出来。通过区分不同冰山,我们提前为科考船规避这些冰山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为他们的航行安全提供了一层保障。”
在这次科考中,卫星遥感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云图,科考人员可以提前发现冰山的位置,规避潜在危险。这种先进技术使得极地科考更加精准、高效,也为航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极地科考的背后是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遥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双锐利的“眼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极地环境,确保科考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有望见证更多科技手段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为人类更深入地探寻极地奥秘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