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电视台新闻主持人,离职后,转行各种挫败,今年,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去了送外卖。 长沙傍晚的小吃街,27岁的“大脸弟弟”把电动车停在路边,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开订单界面。 这是他今天送的第32单,奶茶杯外壁的水珠浸湿了他的袖口,红色外卖服上还沾着点刚取餐时蹭到的辣椒油。 没人会把眼前这个擦着汗的外卖员,和两年前演播厅里的新闻主持人联系起来。 那时他穿着熨烫平整的深灰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镜头对准他时,他能流利地念出几页长的新闻稿。 只是偶尔会因为理科生出身的政治知识短板,在备稿时多熬几个小时,或是因为口误被扣除当月奖金。 网上关于他的争论还在发酵。 有人翻出他当年播报新闻的片段,对比现在送外卖的视频,说“研究生毕业干这个太可惜”。 他的手机里存着一张2022年的辞职申请照片。 那是他第一次离开电视台,起因是转岗美食主持人后,节目因没商家愿意合作停播。 年轻的他觉得“有主持经验还怕找不到工作”,可接下来的一年多,他换的8份工作,每份都像握不住的沙。 在作业帮当线上直播课主播时,他特意买了新的麦克风,结果“双减”政策下来,课程没人报,月底只拿到2000多底薪。 做线上客服的第三周,他因为客户连续半小时的辱骂,挂了电话后在楼道里蹲了十分钟。 当导游时赶上自驾游热潮,整个月只带了两个小团,赚的钱不够加油费。 2024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出租屋里。 书桌上堆着考公务员的复习资料,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他一遍遍地刷行测题,可国考、省考都落榜了; 直到2025年5月的一个下午,他在超市里看着货架上的泡面,突然觉得“没必要跟自己较劲”。 当天他就下载了外卖平台的骑手端,第一次送单时,他特意绕开了以前电视台所在的那条街,怕遇到熟人。 可跑了几天发现,骑着电动车穿过长沙的老巷子时,他能看到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巷口摆摊的小贩,这些以前在演播厅里看不到的风景,让他心里莫名踏实。 现在他的短视频账号有15万粉丝,偶尔会接些本地商家的广告。 有人在评论区说“你这是装的吧,就是为了涨粉”,他看到了也不回,只是继续拍每天送单的日常。 比如早上6点去早餐店取第一单,比如雨天里把外卖小心地裹在雨衣里,比如晚上收工后在路边吃一碗热粉。 他还收藏着几条网友的私信。 北京有个985历史系毕业的姑娘,说自己从博物馆策展人转做社区团购团长,现在每天能陪爸妈吃晚饭; 上海的一位金融硕士,说放弃投行开网约车后,终于不用天天加班到凌晨。 晚上9点多,他送完最后一单,在路边买了个肉包子。 咬下去的瞬间,热气裹着肉香漫上来,他忽然想起以前在电视台加班时,只能啃凉掉的盒饭。 手机屏幕亮了,是新的订单提醒,他擦了擦嘴,跨上电动车,红色的身影很快融进了长沙的夜色里——没有聚光灯,没有镜头,却有属于他的、踏实的烟火气。 对此,有网友表示,以前觉得研究生毕业至少能找个体面工作,可现在连电视台都只能拿 2200,还得倒贴钱,普通人找工作更难了。” 也有人理性分析:“他没硬扛着所谓的‘体面’,能放下身段送外卖,反而比那些眼高手低的人务实,至少能靠自己赚钱。” 还有网友联想到自己:“我去年从互联网公司离职,也试过客服、销售,最后开网约车了,虽然累但收入稳定,总比在家待着强。” 部分网友反驳质疑声:“说他装的人,怕是没体会过找不到工作的焦虑,能把送外卖的日常拍成视频,还收获粉丝,已经很厉害了。” 也有网友点赞他的心态:“从主持人到外卖员,还能发现老巷子的风景,这份踏实比啥都重要,职业本就没有高低贵贱,靠双手吃饭不丢人!” 那么到最后,你们为他而感到惋惜吗?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27岁,电视台新闻主持人,离职后,转行各种挫败,今年,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去了送外
语蓉聊武器
2025-10-16 13:47:2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