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这一刀砍向中国,结果却把普京送上了“新能源黄金赛道”!   一年多前,欧盟那

论史家 2025-10-16 15:33:17

欧盟这一刀砍向中国,结果却把普京送上了“新能源黄金赛道”!   一年多前,欧盟那边突然对中国电动车下了狠手,加征的关税力度不小,当时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大概觉得这招能把本土车企护得严严实实。   他们眼看着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心里发慌,想着用关税抬高价格,让消费者买不动,这样欧洲自己的车企就能喘口气,慢悠悠搞转型。   可他们没琢磨明白,现在的汽车产业早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时代了,供应链扯着全球的神经,这一刀下去,没伤到别人根基,先把自己绊了个趔趄。   关税刚加上那阵子,欧洲消费者最先感觉到不对劲。   以前能选的高性价比电动车少了,想买辆靠谱的新能源汽车,得比之前多掏不少钱。   经销商也犯愁,进中国车成本太高,进本土车又没价格优势,生意做得磕磕绊绊。   欧洲车企本以为能借着这股劲追上来,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的电动化转型本来就慢,核心的电池技术和供应链还得依赖中国企业,宁德时代那些电池厂供应着欧洲近一半的电动车电池,想彻底切割根本不现实。   更头疼的是,美国那边还趁机给欧洲车企加了关税,两边受压之下,大众、宝马这些巨头的利润跌得厉害,裁员关厂的消息不断传来,说好的产业保护成了笑话。   欧盟内部也吵翻了天,法国、荷兰这些国家一个劲叫好,觉得终于保住了自己的产业。   德国、斯洛伐克却急得跳脚,他们的车企跟中国市场绑得太紧,有的还靠着中国技术搞研发,比如大众和小鹏合作拿智能驾驶技术,关税一加,这些合作全受了影响。   西班牙、匈牙利更直接,公开反对这政策,因为中国车企本来打算在他们那儿建厂,能带来不少就业和投资,比亚迪就在匈牙利投了大笔钱建整车厂,宁德时代也计划在西班牙搞电池基地,关税一来,这些项目都得重新评估。   到后来,欧盟自己也撑不住了,去年四月松了口,说要用水准价格承诺代替高关税,等于变相承认这招不管用。   中国车企这边倒没怎么慌,关税是加了,但技术和成本优势摆在那儿,就算加了税,价格还是比欧洲本土车有吸引力。   实在不行就换个法子,不在欧洲直接卖整车,改成在当地建厂,匈牙利的工厂建起来后,本地化生产能大幅降低成本,还能避开关税限制。   同时也不盯着欧洲一棵树,转头去开拓东南亚、拉美这些新兴市场,全球的份额反而没降还升了。   更聪明的是搞技术输出,零跑跟Stellantis合作,把技术平台共享出去,不用自己建厂也能赚技术钱,这种玩法让欧洲车企更被动,毕竟他们在智能驾驶这些新领域确实跟不上。   谁都没料到,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关税战,最后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普京和俄罗斯。   俄罗斯以前总被当成只会卖石油天然气的,没人把它和新能源联系起来。可新能源汽车离不开锂、镍、钴这些关键矿产,而俄罗斯手里偏偏攥着大量这些资源。   以前全球产业链顺畅,大家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俄罗斯的这些宝贝没那么抢手。   现在欧盟和中国闹了矛盾,欧洲车企想找替代的资源供应,中国车企扩产也需要更多原材料,俄罗斯的机会就来了。   普京政府早就盯着这个机会,趁机出台了不少政策,降低矿产开发的门槛,还给外资合作开绿灯,就是想把资源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欧洲车企这边,本来依赖的供应链出了问题,看到俄罗斯有现成的资源,自然愿意坐下来谈合作。   中国车企在海外扩产,也需要稳定的原材料来源,跟俄罗斯的合作也多了起来。   这么一来,俄罗斯不用费心搞复杂的整车制造,光靠卖资源就能在新能源赛道里分一杯羹,还能借着这个机会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的单一依赖,经济上多了条出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悄悄涨了。   这场闹剧说到底,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玩脱了的典型,欧盟以为靠关税就能挡住别人,却忘了自己早跟全球产业链绑在了一起,伤别人的同时必然会伤自己。   想靠堵的方式保护落后,根本行不通,现在的产业竞争,拼的是技术、效率和合作能力,不是谁的墙砌得高。   俄罗斯的捡漏也不是运气,是正好踩中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痛点,资源卡脖子问题一直没解决,谁手里有硬通货,谁就能在博弈中占得先机。   全球市场就这么大,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越合作越共赢,越封闭越落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0 阅读:0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